高青县:以体育人激发校园活力
在高青县“奔跑吧·少年”大课间活动观摩会暨“最美大课间”评选活动现场,学生精神抖擞,在操场上呐喊奔跑、尽情舞动,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高青县积极探索创新,优化课程、丰富活动、提升师资、完善设施,让中小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推动形成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学校体育工作。
高青县把校长引领作为学校体育发展方向的关键,持续强化“以体育人”意识,深化“五育融合”。工作重心由“健身”向“健身+育人”转变。同时,巧妙融合思想教育、健康教育、学科知识与艺术美学等,将体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为学生营造强体育心的校园氛围。
高青五中的武术操、常家学区台李小学的跳大绳……在高青县,每所学校都有自己颇具特色的体育课程。这得益于该县构建的“幼儿游戏化、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通过推进“每天一节体育课”改革试点工作,学校改革“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逐步完善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和“项目超市”,致力于让每名学生在学校里掌握两项以上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为保障学生每天综合体育运动不少于两小时,各学校把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的体育大课间由原来的30分钟延长到35分钟,要求全体干部教师共同参与,将体育大课间转化为体育短课程,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
2024年,高青县青少年门球队获全国青少年门球比赛冠军。这得益于高青县以“让每名学生上场比赛”为目标,整合市、县、校三级体育赛事资源搭建起来的体育赛事体系。该县每年举办集普及性赛事、体育比赛、选拔性竞赛等于一体的学生体育节,在学校开展班级联赛、年级对抗赛,有序组织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乒乓球、足球、武术操、冰雪运动项目等系列赛事,以赛促练,初步建立了融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体育竞赛体系,鼓励学生勇于超越自我,激发锻炼和参赛热情,在普及基础上逐步提升全县中小学生的竞技体育水平。目前,全县创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16所、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两所、山东省门球特色学校1所。
为保障校园体育活动顺利开展,近3年来,高青县实施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升级行动,按照“一校一策”原则,投资5000万元建好场地设施、专用教室,配好配全器材设备;支持和引导学校加强校园运动空间整体设计与改造,拓展体育运动空间,创设了一批涵盖多项目、小型化的运动锻炼场景。该县在按标准配齐体育教师的同时,分批次组织学校干部和体育教师到广东佛山、四川成都、江苏南通进行跟岗培训,提升体育教师在专项教学、科研及赛事组织等方面的能力素养。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安排有一定专长或基础的学科教师通过培训承担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及赛事活动组织等工作,对体育师资队伍形成有益补充。
近年来,高青县整合利用体育资源,创新实施学校体育训练工作,在每所规模较大的学校布局1个体育运动训练项目,以足球、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为重点,安排具有相应资质的体育教师或专业教练员带队训练,解决学校师资不足、项目单一等问题。全县竞技体育、业余训练及学校体育训练工作形成了“训练工作普及、项目布局多样、训练安排合理、学生积极参与”的局面,构建了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网络,全县体育在整合、融合中实现了“1+1>2”的目标。
如今在高青县,体质健康和专项运动技能成效已成为评价教师、学生、班级的重要指标,全县近三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抽测优良率、合格率迈入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