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去践行“横渠四句”
——我读《射雕英雄传》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射雕英雄传》虽为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却很好地诠释了这“横渠四句”,值得再读、细品。
郭靖的一生,可谓人人羡慕的一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齐了,并且做得问心无愧、荡气回肠。
有人说:“郭靖也就是被金庸写成了小说男主角,所有人都给他做铺垫,去成就他。”
我认同,但也有话要说。
你说他笨,但郭靖的进步是一直存在的,只不过是你的要求太高、太急了。
再如,评判一个人的标准一定不要弄错了。如,勤勉踏实、自律专注被视为“笨”,克己宽人、谦虚礼让被视为“傻”,不贪便宜、不走捷径被视为“蠢”,忠君爱民、以身许国被视为“愚”。
你要说郭靖运气太好,有个逻辑我认为很多人没想明白:并不是郭靖运气好才厉害,而是他本身素质好,才会收获好运气。
像救哲别的时候,他是冒着全家被杀的风险去救的。就凭这份浩然正气,收获好运气的难道会是那些投机取巧、见风使舵的人吗?
“神雕篇”更显大侠风范:当得知神雕大侠带人烧了蒙古先锋部队的粮草后,郭靖不问战果,却先问:“出手的豪杰们都能全身而退吗?可需咱们去接应?”有如此格局,何愁手下无猛士?何愁国家没人保?
关于民族大义,我为什么对郭靖推崇备至呢?
因为鸦片战争,因为甲午战争,因为八国联军侵华,因为日俄战争,因为一战后割让山东,因为伪满洲国,因为抗日战争,因为抗美援朝,因为对印自卫反击战,因为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因为对越自卫反击战……还因为直到今天,还有在中华民族面前指手画脚、不断挑衅的跳梁小丑们。
和平,从来不是凭借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得到的,而是无数英雄先辈用血肉之躯实打实地打出来的。
书中有这么一段对话:“我与你郭伯母谈论襄阳守得住守不住,谈到后来,也总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
这已经不是武侠范畴内的事情了,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最可贵的气节:“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虽千万人,吾往矣。”“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试问:普通人又何尝不是英雄呢?奋不顾身的消防员,他们傻吗?勇救落水者的普通路人,你替他们不值吗?特殊时期,冲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们不知惜命吗?在恶劣环境中站岗巡逻的边防战士,他们不苦、不累、不想家吗?
我们不必是郭靖才可以成为郭靖。
只要有一颗为国为民之心,脚踏实地用自己的方式爱祖国、爱人民,就可以用行动去践行“横渠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