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捉影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人人熟知的诗,看似大胆的想象,其实也是写实——春天与冬天是相伴而生的,冬天里总有斑驳的春意。
我常常想起幼时乡村的冬天,每每一场大雪之后,明耀耀的阳光纯净柔媚,每至中午,一部分雪融化成水汽,在空中蒸腾,天地间云雾缭绕。几天后,积雪消融,处处泥水,水汽从黑黝黝的泥土中继续蒸腾、蒸腾,直至看不到水汽。在不断的蒸腾中,铁石般的泥土渐渐松散开,踩在脚下软绵绵的。走在这样的泥土上,脚底禁不住生热发痒——你内心的春意不是已经被勃发的活力搅动了吗?
还有那句妇孺皆知的农谚:“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在乡人的心里,这一场场的大雪,就是一层层的厚棉被呢!透过皑皑白雪,乡人似乎听到了麦苗在大地的暖床上扎根发芽的神秘私语,多少美梦在雪被下孵化。而东北地区的养蜂人,冬天在蜂箱上盖上柔软的柴草,再盖上厚厚的雪。因为这层棉被,零下三四十度的极寒天气,蜜蜂们安然无恙!
雪,是春天的使者!
即使不下雪,在没风的中午,也可以看到三五个乡人聚在墙角或草垛下晒太阳,懒洋洋地斜躺着,歪戴着帽子,乜斜着眼,哼着小曲,悠闲舒适惬意。有的家人之间相互挖耳屎,揪挑白发,捶背揉肩;有的妇女拿出簸箩,边做针线活边给孩子们讲述陈年旧事。那时那刻,天地祥和,暖意融融,乡人们可不浪费这难得的好时光,让阳光一缕缕地抚摸着,每个人都是采暖发热装置,营建自己的襁褓。
每至五九六九,大人就嘱咐我们不要到河里溜冰了,看上去河水还没有解冻,但大人们说此时冰在变薄,有的地方出现了裂纹,半夜里能听见“咔嚓咔嚓”的声音,那是冰块塌陷了,再溜冰就有陷进冰窟的危险。大人们说得挺可怕,我们可不管那些,还是天天在冰上追打嬉闹,直到真觉得冰面上有点潮润了,踩在上面有点发颤了,才不得不收敛。乡人在寒风里嗅到了春意,在冬天里看到了春天。
冬天的河道不仅是我们的冰场,冰层内壁还有无数造型各异的图案,呈不规则的乳白色环状花纹,一圈一圈,大大小小,或密或疏,纹理清晰,精致美观,像大树横切面的年轮,让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有的河床狭窄,冰块下已经干涸,但内里的花纹却更加凸显。这是水分蒸发所致,冰面像一块块硕大的凸透镜,经太阳持久的照射,聚光生热,水分吸附到冰的内壁,冰面由固体变成气体,久而久之,水浅的地方就会干涸,水深的地方也会塌陷。我们看不见冰面上水的蒸发,只看见了那些内部的花纹,听到了冰面清脆的断裂声,这些都是春天的神迹!
近年,我们这里城乡都引进了海棠、金枝槐等花木,入冬后这些树的叶子簌簌落尽,然而街道上一树一树嫣红的海棠果极为抢眼,远远看去像团团燃烧的火炬,仿佛令人置身春意盎然的三月;金枝槐的金黄色俨然工匠们一遍遍涂抹上去的,熠熠生辉,质丽色暖。这两种花木将北国冬天嚣张的严寒驱赶得无处立脚,它们所到之处,就成为春色的保护区。
春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速成品,而是慢慢勾勒,今天添一笔,明天着一色,让人不知不觉难寻难觅,这正是春天绰约的风姿。当有一天我们站在大河边放眼一望,忽见河堤的杨柳身披鹅黄、万千枝条随风婀娜,又一个春天已经来临!没几天,鹅黄就成为淡绿、浅绿,枝条上吐出稚嫩晶莹的芽尖,水灵灵的,似乎一眨眼就变成了清新的翠绿;树冠树林由疏朗而交织密实膨胀成一片,枝条欢快地荡漾着,与春风嬉戏;燕子归来,柳笛声声,风筝高翔,孩子们追逐,狗也疯跑,春天热闹起来。
(作者单位:齐河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