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校园书声起 齐鲁满庭芳 2025年全省教育系统 “同上一堂国家安全课”活动举行 全省高校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推进会召开 山东高校招生工作专题培训班举办 山东六部门联合发文推动校园阅读工作 菏泽市牡丹区:厚植清廉沃土 涵养育人新风 图片新闻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清风拂杏坛 廉洁润初心】

菏泽市牡丹区:厚植清廉沃土 涵养育人新风

□ 通讯员 李坤

“包拯廉洁公正、不攀附权贵,故有‘包青天’之名……”近日,在菏泽市牡丹区实验小学的面塑课堂上,教师李震报一边教授学生用面塑捏制包拯形象,一边为学生讲述包拯公正廉洁的故事,在学生心中种下清廉的种子。

这是牡丹区推进“清风育桃李,正气绽牡丹”清廉学校品牌建设的场景之一。该区以“党风清正、校风清净、教风清淳、学风清新”为目标,将清廉基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文化浸润、课程铸魂、党建引领、强化监督等方式,营造“师生共守清廉心,校园开遍正气花”的良好局面。

在牡丹区第二实验小学,学生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剪纸课程,了解反腐倡廉有关知识,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反腐倡廉”剪纸作品。牡丹区纪委监委和牡丹区教体局共同开展“非遗·清菏韵泽”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讲授刻瓷、面塑、戏曲等非遗知识,同时讲述古人的清廉故事,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并且在心中根植清正廉洁的理念。

各学校深耕“一校一品”清廉文化育人矩阵。都司镇都司小学利用地域优势,开展芍药花种植劳动实践,让学生理解芍药花忠贞、高贵的文化内涵,做品质高尚、廉洁自律的“芍花少年”;牡丹区第二小学编写了《兰韵飘香》校本教材,让学生了解兰花的精神和生长特点,在观察记录、劳动实践、制作体验中厚植“君子文化”,做具有兰花品质的“君子少年”;牡丹区实验小学将廉洁文化融入学科教学,模拟购物、借东西、竞选班干部等生活场景,让学生体验诚实守信和公平公正的重要性,增强廉洁意识。

在推进文化浸润、课程融入的基础上,牡丹区制定《关于建设清廉学校的实施方案》,将党建引领作为清廉学校建设的核心引擎,通过制度完善与责任压实,筑牢廉政防线。先后有2000余名教师走进菏泽市廉政教育馆、菏泽市烈士陵园等单位接受廉政教育、革命教育、红色教育,并组织全区教师签订《廉洁从教责任书》,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廉洁服务意识。

同时,牡丹区建立起“日常监督+专项检查+社会共治”监督机制。通过“清风护航”专项行动,对校园餐、教辅、校服、研学、师德师风等问题开展常态化排查,及时纠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担任“社会监督员”,聘请家长代表等担任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成员,开通线上举报平台,开展“清风家访”“校长接待日”“学校开放日”等活动,形成全社会参与监督的合力。据统计,自开展清廉学校建设以来,牡丹区教育系统信访举报量同比下降32%,群众满意率显著提升。

“牡丹区将持续深化清廉学校品牌建设,将廉洁文化与教育教学改革、家校社协同育人深度融合,打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培养具有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的‘清廉少年’。”牡丹区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训才说。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