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园里弥漫书香
“最是书香能致远。”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过去的书香世家,讲到现在提倡书香校园、书香社会建设,他对此饱含期待:“书香是一种氛围。”
书香是一种文化的香、精神的香,沁人心脾。学生如能在书香中长期浸润,充分汲取优秀文化的营养,有助于涵养自身性情,滋养优良品格,进而成为一个更加完善的人。学校应不断加强书香校园建设,让书香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要加强图书的充分供给。校园图书馆的藏书应多多益善,这是书香校园硬件建设的着力点之一。每学年可根据学生数量、阅读需求、阅读爱好和市场优质书籍的出版情况,定期采购新图书,保障经典文学、科学著作等的充分供给。同时,要建设好数字化阅读平台,开发公益性电子书库、有声书APP等,提供免费的正版数字图书资源,让学生想读、能读、可读。
要构建校园阅读新生态。推广阅读不能采用“强摁牛头吃草”的方式,而应通过合理的方式、打造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等,激发师生阅读的内生动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比如,学校可将举办读书朗诵会、讲故事比赛、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常态化;可通过读书评比活动选出“书香教师”“书香学生”等,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可开设“名师荐书”专栏,通过短视频或广播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还可成立学生阅读社团,鼓励学生担任“阅读推广员”等。
要将阅读融入课程和教学。校园阅读不应是单一指向,阅读活动的开展应当与课堂教学及课程结合起来,构建多元化的阅读体系。比如,语文课可增设“整本书阅读”模块,科学课可引入科普读物拓展学习,历史课可结合人物传记深化理解,还可开发“跨学科主题阅读”项目等。
通过一系列举措与实践活动,让阅读成为校园中最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这不仅仅是办学理念和办学路径,更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