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读书与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引擎” 趣慧课程:温润童心赋能数学思维发展 图片新闻  萃取优秀资源 推动德育创新 情思并行   知行合一 借“双减”东风 助自我教育

第6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6
【成长在线】

读书与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引擎”

□ 付绍华

“我读书不少,但写不出东西来,读书与写作不能很好地融合。”“拿起书,读到后面,前面的就忘记了。一本书读完了,我感觉什么也没有记住。”“写文章的时候,我感觉脑子里什么词语也没有,不知道该从哪方面下手。”……这些问题困扰着很多一线教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部主任朱永通有一段经典话语:“衡量现代教师有3个标准:其一,做一名开放的教师;其二,做一名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其三,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要想做一名开放的、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多读书、好写作,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要提升专业素养,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多读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等方面的书籍,了解各学科的最新教研成果,以突破成长的“高原期”;二是读书要与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浏览研究资料,尽可能掌握自己业务范畴内的最新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

教师还要阅读经典书籍。在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长河中,经过大浪淘沙,总会留下一些具有恒久魅力的典籍,就是经典著作。教师不仅要阅读中国的经典名著,而且要阅读世界各国的文化典籍。阅读名家的著作、聆听他们的声音,能让我们的头脑更加清醒,眼睛更加明亮,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心更加坚定。作为知识分子,教师的全部社会价值和社会尊严就在于拥有先进的思想。

有的教师理论水平很高,也能写出优秀论文或承担课题研究,但自己的教育教学表现却非常糟糕。究其原因,是这些教师并未真正理解教学,多半是远离课堂实际的阅读受害者。他们在阅读上陷入了误区,即没有做到阅读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教师阅读时一定要与实践相结合,把自己放进去,让自己拥有别样的课堂。

阅读其实就是读人、读心、读出自己。教育界名师读书时都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喜欢联想、喜欢思考。这种思考源自他们青少年时期的阅读习惯,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益处,让阅读变得轻松愉快,真正产生阅读之乐;促使他们养成有条不紊的处事习惯,并能借助旁证和反例发现事物背后的逻辑。通俗地说,阅读就是要能够提出问题,不懂的问题提得越多,说明你读得越深入。

特级教师李镇西酷爱读书,在阅读中发现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问的地方,就反复推敲、研究乃至质疑。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喜欢把历年高考题目按照知识点和解题规律进行分类,把这些题目分析透之后不是灌输给学生,而是摆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自主发现解题的规律和技巧。这样一来,学生印象深刻,效率非常高。

读书进步最快的方法是与人交流,学习知识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别人讲述一遍。与人沟通,其实是在建立学习共同体。分享好书,以探寻教育的无限可能,以遇见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庄子·人间世》中有两棵树。第一棵树是匠人石去齐国的时候,看见一棵被当作神木的树。其树冠大、树干粗、树梢高,如果被用来造船可能会造出十几艘船。而匠人石却告诫弟子:这棵树是不材之木,无所可用,用之必废。诚然,这棵神树不像果树那般结了果实就被摘、枝条稍粗就被砍,稍显无用,但因为无用所以能长得至大至高。第二棵树,南伯子綦到商丘游玩,也看到一棵巨大的树,然而仔细观察却发现这棵树的树枝弯曲,不能做栋梁:木心为空,不能做棺材;舔一下树叶,嘴巴会溃烂;细嗅气味,会使人昏睡三日。于是,庄子得出结论:这是一棵无用的树,所以能够长得这样高大。

“无用”和“高大”,貌似不相配的词语却融合在一起。我们的社会越发功利,我们也越发浮躁。读书只读工具书,看书只看名人传记,似乎从中能找到通往“有用”的途径。其实,这非常有害,不利于我们的专业成长。

虽然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对每个人而言都存在一条最合理的阅读途径。一部优秀的电影也是一本很好的书,具有丰富的主题以及大量富有意味的细节,高品质的影像阅读也是阅读的重要方式之一。电子书方便快捷,而且网上有很多免费的图书资源。特别是一些小说、散文,在零碎的时间里,我们可以随时开启阅读之旅,享受阅读的畅快。

写文章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对教师而言,书籍是写作的源头,每天的教学生活则是写作的内容。一名语文教师读书、教书和写书的专业发展记录,实际上就是其专业素养提高的足迹。写作会改变教师。写作就如同盖房子,需要储备足够的建材,才能一点点儿地盖起来。写作素材的储备来源于阅读和积累。作为我国中学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李希贵曾专门到国外学习,其间,他像被挤压的海绵一样,每天都全身心地学习、记录、反思,与人交流,吸纳最新的教育理念。回国后,他把教学笔记整理成书。后来,书中的很多做法被他巧妙地应用到北京市十一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有力推动了教育管理工作。

读书和写作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引擎”,会帮助教师在已知之外寻找“另一个自己”,保留超越自己的勇气和机会。我永远相信读书和写作具有不动声色却温柔的力量,与读书写作的心灵之约能让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美好。

(作者单位系商河县郑路镇展家小学)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