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职业教育 党建引领强基 教育家精神铸魂 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大先生团队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以“班墨”文化赋能,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新范式 威海市:驱动基于学情中职教改“新引擎”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学生经典阅读开得“半亩方塘”

第5版:职业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职业教育
05
【职教论坛】

党建引领强基 教育家精神铸魂 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大先生团队

□ 郑德前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创新构建“五维协同”教师发展体系,打造出具有“教育家情怀、齐鲁风骨、工匠品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样板,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坚持党建引领强根基,铸牢教育家精神培塑之魂

学校坚持“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理念,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入选全省高职“三全育人”暨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把牢政治方向,筑牢思想根基。成立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深化“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将“政治体检”“师德体检”嵌入教师招聘、考核、晋升全流程,建立“教育家精神+党性教育”融合培育机制。通过“教育家精神大讲堂”“齐鲁红色文化研学”等特色活动,引导教师对标“四有”好老师标准,践行“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学校建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教育部“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6个,数量在全国领先,类型实现全覆盖,示范效应持续彰显。

强化先锋引领,激发担当作为。实施“党员教师先锋领航计划”,组织党员教师带头参与产教融合、技术攻关、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设立“党员示范岗”,成立“产教融合突击队”,在服务区域发展中锤炼教师的政治品格。近3年,党员教师牵头完成企业技术攻关项目63项,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1项,以“红色引擎”驱动“双师型”队伍建设。

二、深化文化铸魂塑风骨,彰显齐鲁职教特色之韵

立足“孔孟之乡”文化沃土,推动教育家精神与齐鲁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儒匠并重、德技双馨”的教师队伍精神标识。

以儒家文化厚植教育情怀。将“仁爱、责任、礼教”等儒家思想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开展“齐鲁文化+教育家精神”主题研修,举办“杏坛新语”师德论坛,组织教师赴曲阜、邹城开展传统文化浸润式培训,培育教师“爱生如子、敬业乐群”的教育情怀。

以工匠精神锻造职教品格。与驻地总工会共建潍坊市劳模工匠学院,搭建教师技能传承与创新平台。实施“齐鲁工匠进校园”工程,邀请潍柴的“大国工匠”、鲁班锁非遗传承人等技能大师开设“匠心讲堂”,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推动教师与企业导师“结对传技”。开展“寻访齐鲁匠魂”实践活动,引导教师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投身教学改革,培养“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的职业品格。

三、强化平台赋能提能力,夯实产教融合发展之基

聚焦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构建“多元协同、虚实结合”的教师发展平台体系,推动教师能力迭代升级。

打造产教融合实践平台。与歌尔、潍柴等龙头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推行“教师企业深耕计划”,实施“半年企业实践+半年教学创新”双循环模式,累计选派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项目127项,开发“岗课赛证”融通课程48门,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显著提升。

建设数字赋能创新平台。运用工业互联网、虚拟仿真技术开展教学能力实训,开发AI+教师成长”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教师培训精准画像、动态跟踪。教师团队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3项,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

四、聚焦服务社会显担当,拓展教师时代价值之维

坚持“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办学导向,引导教师在服务大局中实现个人价值与学校使命的同频共振。

助力区域产业升级。牵头建设“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教联合体”和“山东省现代轻工纺织产教融合共同体”,组织教师参与“卡脖子”技术攻关,为潍坊动力装备集群、青岛智能家电集群相关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83项,获评“山东省产教融合示范单位”。

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以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传承创新协同中心为平台,鼓励教师开展鲁锦织造、潍坊风筝等非遗技艺传承和创新,开发“文化+技能”特色课程,服务“山东手造”工程,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五、创新体制机制增活力,激发教师内生发展动力

“破五唯”为导向,构建“分类评价、多元激励、生态支撑”的教师发展长效机制。

深化评价改革。建立“教学能力、技术研发、社会服务”三维度评价体系,将企业实践成果、横向课题、技能竞赛指导等纳入职称评审核心指标,设立“高级‘双师型’教师”专项岗位,高级“双师型”教师占比达42%

优化激励机制。实施“人才强校攀登计划”,设立校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培育专项,对入选国家级教师创新团队的给予经费重点支持。推行技术创新“揭榜挂帅”制度,鼓励教师牵头、协同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教师在有组织科研中提升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反哺教师教学与科研发展。

构建成长生态。建成“教师发展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立体化支撑体系,实施“青蓝工程”“名师领航计划”,为教师提供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引进山东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6个,柔性引进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专家21人,形成“大师引领、团队共进”的良性生态。

面对建设教育强国的新使命,站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将持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着力培育“政治信仰如泰山之坚、教育情怀如黄河之深、技术技能如鲁班之精、创新精神如浪潮之涌”的新时代职业教育大先生团队,为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建设现代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