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职业教育 党建引领强基 教育家精神铸魂 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大先生团队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以“班墨”文化赋能,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新范式 威海市:驱动基于学情中职教改“新引擎”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学生经典阅读开得“半亩方塘”

第5版:职业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职业教育
05

威海市:驱动基于学情中职教改“新引擎”

本报讯(通讯员 王桂霞)“这次研讨会的公开课和专家点评让我豁然开朗。学情分析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能落地课堂的教学‘指南针’。”日前,在威海市举行的基于学情的中职课堂教学研讨会现场,一名参训教师激动地说。

本次研讨会上,威海市水产学校教师殷慧超和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教师江肖洁讲授了两堂公开课。他们将真实情境、工作任务引入课堂教学,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还原工作过程,精准对接学生认知水平和岗位需求,采取沉浸式体验,以“问题链”驱动学生自然生成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课堂教学现场,该市相关职教专家从教学目标设定、信息技术应用、课堂互动实效等多个维度,按照“学情分析要贯穿教学全周期”的要求,提出了“课前精准画像构建学情数据库、课中动态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形成个性化评价图谱”的“三阶递进”中职教学改革新路径。

在随后的集训环节,200多名参训教师按不同学科和专业分为6个小组,围绕“教学设计优化”与“模拟课堂演练”两大主题展开实战研讨,将“基于学情的课堂教学”理念转化为鲜活的课堂实践。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正处于提质培优的关键期,威海市以“课例解剖+专家会诊+实战演练”的三维研修模式,构建起“研——教——评”贯通的中职学校教研改革闭环。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威海市将立足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实际,驱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与行业标准、技能大赛、长学制培养等有机衔接的“新引擎”,为全省经济发展输送更多“齐鲁工匠”后备人才。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