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到哪里,职业教育就支撑到哪里——
山东职业教育“班·墨学院”技能先行花开海外
【总编说】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和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萌发地,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技能文化传统和底蕴。历史上有“诸子百家半数出齐鲁”的美誉,其中就有“中华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造车鼻祖”奚仲等一批具有职业教育思想的先贤,他们对后世的科学技术和工匠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深植于齐鲁大地的职教基因,面对“走出去”企业对本土化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我省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职业教育就支撑到哪里”,实施了职业教育海外“班·墨学院”建设计划,为海外中资企业打造本土化技能人才队伍,增加当地民众学习与就业机会,探索出了富有山东特色的“职教出海”新路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山东是“工匠祖师”鲁班、“中华科圣”墨子的故里,是中华工匠精神、工匠文化的发源地。如今,以这两位山东先贤命名的“班·墨学院”,已经成为山东职业教育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金字招牌”。
山东位于沿海经济带与新亚欧大陆桥现代经济走廊的接合部,在全国开放大局中处于战略要地。面对“走出去”企业对本土化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我省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职业教育就支撑到哪里”的服务理念,实施职业教育海外“班·墨学院”建设计划,为海外中资企业培养、培训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蹚出了一条极具山东特色的“职教出海”新路子。
教随产出 校企同行
出海企业人才本土化“撒花成海”
今年年初,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与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刚果(金)-班·墨学院(洛阳钼业)”,通过精准对接刚果(金)中资企业需求,组织优秀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对TFM本土员工进行线上培训,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体验课程,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既助力企业实现了属地化运营管理,又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据介绍,全省已有50多所职业院校与中国有色矿业、中国铝业、中国中铁、山东港口等企业合作,在23个国家建设了38所“班·墨学院”,在为海外中资企业实现技能人才“本土化”、促进当地增加就业、脱贫致富等方面,打造了强大的引擎。以山东职业学院为例,该校赴海外校区为央企海外项目培养急需的工程建设技能人才,累计培训海外员工2000余人次,为服务中铁资源、中老铁路贡献了职教力量。
在山东,像这样的“班·墨学院”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实施落地都经过严格的论证和评估。经过近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以企业为主导、职业院校为支撑、本土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清晰“路线图”,构建起跨校、跨界、跨境的建设机制和办学模式。
不仅如此,我省积极促进相关企业、职业院校联手合作,一起走出国门“闯世界”。2023年,济南职业学院牵头成立了埃塞俄比亚产教融合培训中心,并与山东职业学院等5家职业学院“组团出海”,建设了蒙古海外职业技术学院。
为推进“教随产出”走深走实,省教育厅与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实施战略合作,成立了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工作委员会,采取政府统筹、行业牵线、校企携手的模式,组织职业院校与中央企业及地方特大型企业深度合作,校企“组团出海”,助力出海企业人才本土化“撒花成海”。
制定规则 共建标准
服务全球的公共产品“花繁叶茂”
去年9月10日,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组织相关学校、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对学校与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理工学院共建“班·墨学院”以及潍坊市教育局与哈萨克斯坦中国总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4个出海合作项目协议逐个进行了商讨,为后续项目标准制定、规则运营,更好地服务潍坊乃至山东、全国出海企业,提供了指向性引领。
在“职教出海”的发展历程中,从“接受规则”到“制定规则”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省针对合作国实际,依托校企合作、校校合作,针对矿山采选冶炼等关键生产环节集中攻关,合作开发相应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资源,开发建设多工种、多语言教学资源库、专业语料库,开发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等34项教学标准、“员工受限空间安全培训课程包”等36项教学资源、汽车交互式数字一体化教学装备等16项教学装备,为东南亚、中亚、非洲国家的教师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与各国共享职业教育发展成果,山东职业教育服务全球的公共产品,呈现出“枝繁叶茂”的新景象。
“学校开发的铁路维修技术员和铁道机车操作与维护技术员等职教标准8套,已被坦桑尼亚、老挝等国家纳入职业教育体系。”谈起学校层面参与教学标准的制定、输出和共享,山东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赵凤文介绍,学校立项建设了6本工业汉语教材,开发了“班·墨学院”中老铁路课程2门、特色教学资源4套,开设双语课程50余门,通过云端传输和线下教学向全球开放,把有关铁路专业的“中国标准”打造成了全球共有共享的“公共产品”。
内外联动 双向互促
山东职业教育对外开放“一路花开”
焦丽是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金融学院的专业教师,她和2名同事曾经一同赴泰国暹罗大学完成了本科国际工商管理、MBA两个专业的会计学、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3门核心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受到当地师生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这是我省稳步推进职业教育跨出国门、促进优质资源输出境外的一个案例。
为推进职业教育放开手脚“走出去”,我省出台了《关于支持新时代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从建设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加强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对接国际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打造国际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提升职业院校国际学生培养质量、推动职业院校“走出去”、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建立职业教育国际化激励机制和优化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环境等10个方面,全方位、多维度为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提出了指导意见,也为山东职业教育提升国际影响力找准了突破口和着力点。
4月14日,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举行2025级留学生新生入学开班仪式,来自塔吉克斯坦彭吉肯特师范学院的15名留学生在这里正式开启他们的中国求学之旅。据介绍,我省目前有30多所职业院校招收外国留学生,其专业设置、办学特色、留学生招生政策、奖学金设置等,吸引了许多国家的学生纷纷前来留学深造,在帮助他们学得“一技之长”的同时,也扩大了“留学山东”品牌的影响力。
“走出去”,山东职业教育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新形象;来鲁“留学热”,展现了山东职业教育强大的吸引力;中外联合办学,为山东职业教育“走四方”打开了一扇门。4月7日,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中芬康养学院、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国际港航学院和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中意文化创意联合学院3所学院,山东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新赛道越来越宽广、步伐越来越坚实。
产业发展到哪里,职业教育就支撑到哪里。山东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正在“一路花开”,为山东走向世界提供着新的、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