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STEAM理念下学校跨学科课程体系的建构与有效实施 由“陌生”到“接纳” 人工智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第6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6
【 教师手记】

由“陌生”到“接纳”

——如何帮助学生迈过换老师这道“坎”

□ 边红燕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换老师的问题。每次换老师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重要转折。由于个体差异,每名学生在面对新老师时的适应能力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能很快适应,有的学生需要较长时间,而有的学生甚至在经过较长时间之后依然不能很好地适应,面临“接纳”障碍,从而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我在研究中发现,导致学生产生“接纳”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单方面衔接。教师忽视对学生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没能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入手做好充分的学情分析,仅凭固有的经验教学,不符合学情,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单向靠拢,导致衔接不充分。

二是单维度衔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知识的衔接,却忽略了每名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在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导致知识的传授缺乏情感的支撑,不利于学生接受。

三是家校合作不畅。教师与家长“各自为战”,缺少必要的沟通与交流,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无法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为帮助学生成功迈过换老师这道“坎”,我将帮助学生消除陌生感作为重点,帮助学生“破冰”,实现由“陌生”到“接纳”的转变。围绕消除学生的陌生感,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充分“背调”——拉近距离

良好的第一印象可以迅速拉近距离,为后续的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在接班时要做好充分准备,可以通过查看学生档案、与前任教师交流等方式,力争做到对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都了如指掌。还可以组织学生自我介绍,让学生大胆展示自己。此举既能增进师生的彼此了解,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

例如,在一次接新班的过程中,通过与之前任课教师的交流,我了解到班里有一个男孩小亮:他活泼好动,不服管教,经常在课堂上搞怪,严重影响正常的上课秩序,但是他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针对小亮的这个特点,在接班第一天,我就在班内提出招聘“班级活动总导演”的建议,明确“班级活动总导演”负责班级一学期各项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开展。我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并向小亮投去期许和鼓励的目光。听到这个提议后,小亮两眼放光。在我和同学们的鼓励下,他积极报名参与竞聘并最终胜出。自从担任“班级活动总导演”后,小亮不再调皮捣蛋,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忙着组织策划各种活动,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而我也顺利地走进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们成为密不可分的一个集体。

二、习惯衔接——沿用变革

不同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要求不同,因此师生之间学习习惯的衔接也很重要。在换老师的过程中,教师应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在学生身上,了解学生以往的学习习惯,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在课堂上对学生提要求时,教师应尽可能采用“沿用以往的×××要求,增加×××要求”的方式,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这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的学习习惯要求,既能延续学生以往的良好习惯,又能更好地凸显新要求,实现学习习惯上的良好衔接。

例如,我在新接一个班级之后,一名学生周末在家里做了一些习题,问我能不能换取小奖状,对这样的好习惯,我大力提倡并沿用;有的学生在解数学题时存在缺少必要解题过程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对学生提出“步骤要完整”的要求,并特别表扬做得好的学生。一段时间下来,班里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自觉地将解题必要步骤写出来了。沿用原有的好做法,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增加新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三、情感融入——亲师信道

在换老师的过程中,师生间情感的衔接更为重要。众所周知,消极的情绪会减弱人的体力与精力,容易使人感到疲劳。精力不足,没有兴趣,思维迟钝,判断能力也会下降。科学研究发现,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利于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一板一眼的,缺少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就会加重学生对老师的陌生感和畏惧心理,使学生的心理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其思维的发展。反之,如果教师能用相对柔和、欢快、幽默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就会使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理状态,不但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接受,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不仅能使学生更快地接受老师,而且能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从而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紫涵是我班一个可爱的小姑娘,但是作业经常不按时完成,成绩也不尽如人意,是典型的缺乏学习兴趣。为调动她的学习兴趣,我在课余时间经常和她聊天。渐渐地,我们俩的关系也变得熟络起来。有一天,她又没有完成作业,我在和她聊天时,直接向她表达出“我觉得你很聪明,好好学,成绩一定很好!你没有完成作业,我很不开心”的想法,并且告诉她,我很希望她能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她答应我会努力的。后来,我看到她的听讲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都在不断变好,就很直接地把我的开心与快乐告诉她。渐渐地,紫涵的进步越来越大。

四、家校合作——快速融合

随着年级的变化,需要转变的不仅仅是教师的观念,还有学生的观念和家长的观念。学生要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随之升高,知识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加。此时,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小刘是一名聪明却又懒惰的学生,课堂上听讲比较认真,但是每当要动笔做题的时候,就会经常出现大面积的空题。通过单独辅导,我发现,小刘不是不会做,而是懒得写。针对这个问题,我及时与小刘的妈妈沟通,妈妈对孩子的这种情况十分重视。取得了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后,我们共同去做小刘的思想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配合,我们终于调动起他的学习积极性。现在,小刘已经是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孩子了。

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是鲜活的生命。教师要做学生成长中的引路人,破除学生对新环境、新任务、新老师的陌生感,让学生通过接纳老师进而能更好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由“陌生”到“接纳”,轻松迈过换老师这道“坎”,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

(作者单位系济南市育晖小学)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