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专版

第6版:专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专版
06

济南市市中区:立德树人勤躬耕,阅读润心方致远

□ 张涛 于飞 赵乐

济南市市中区教体局高度重视学生阅读服务工作,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学生阅读服务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做好“一引领、两提升、三服务”,坚持“强队伍、用平台、巧结合”,以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做好学生阅读服务工作,在建设“书香校园”的同时促进了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做好“一引领、两提升、三服务”。市中区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借助济南市市中区教育集团党委“六联式”工作模式进行政策理论联学、阅读队伍联建、优势资源联享、中心工作联动、实践活动联办、阅读质效联抓。为提升代办站服务水平和教育报刊图书宣传服务质量,市中区阅读服务工作建立了“教体局抓总、各学校统筹、每班级落实”的三级管理架构,定期召开培训会、工作会,宏观上明方向、微观上教方法、操作上提要求,为服务大局、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打好基础。为落实“双减”政策,按照基础型、拓展型、特色型三级书目体系推荐给区属各中小学,让教师引领阅读有抓手,让学生选择书目有方向,让课外阅读有质量。《当代小学生》《山东教育》等成为学生和教师喜欢的参考书、枕边书。

坚持“强队伍、用平台、巧结合”。市中区重视队伍建设,聚焦宣传引导,确保思想上“零偏差”。实现了“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书”的愿望,让正能量在学校传播,让阅读温度在点滴中浸润,让立德树人在细处落地。聚焦机制建设,确保责任上“零缺位”。区级层面,坚持“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主抓,科室负责人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学校层面,形成了“校级领导—具体负责人—各班主任”的三级落实架构,进一步明确了“谁来干”“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聚焦任务落实,确保行动上“零懈怠”。以全省《致家长一封信》为基础,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因地制宜,结合校情编辑具有本校特色的“一封信”。同时,分享推广各学校涌现出的亮点做法和创新思路,以多种形式“看见”并“认可”,不断提高全区阅读服务工作质量。同时,市中区作为济南市率先实现线上订阅100%覆盖的区(),一直以方便家长便捷订阅为关键点,以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为出发点,以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为落脚点,充分发挥在线平台的作用,推动线上订阅发展壮大。

市中区积极做好结合文章,让学生阅读工作不断升值。凝聚科室合力,多维联动建起“新堡垒”。众人拾柴火焰高,办公室作为牵头科室,当好“黏合剂”“吸铁石”。与语委办开展的“书香校园”“经典诵读”等活动相结合,与教科室开展的“读书月”“诗词大会”等活动相结合,与教研室开展的“整本书阅读”“儿童阅读”等活动相结合,力争在多个点位中融合出现,用“小信息”传递“大声音”,用“小环节”保障“大流程”,用“小目标”引领“大方向”。同时,及时有效回应,阵地联建筑起“暖蜂巢”。利用工作群建成一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服务网络。线上解决普遍问题,线下处理个别问题;纵向以时间为轴布置工作,横向以类别为界提出要求。面对学校及家长的诉求,做到第一时间查看、第一时间回复、第一时间落实,让学校及家长感受到“上报有回应”“沟通有落实”。此外,通过打造“书香校园”,组织队伍联合搭起“阅读桥”。联合开展“书香校园”建设“十大行动”,营造“人人皆读、处处能读、时时可读”的书香氛围。目前,市中区有全国最美校园书屋1个,省级“书香校园”3所、省级“星级图书馆”6个。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