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寿光市:“微改革”激活校园体育“一校一品”新生态 金乡县倾力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图片新闻 成武县:“运动+早读”点亮清晨好时光 山东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济南召开 蒙阴县:用心用情填补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空档期” 枣庄市:“双环·双擎·四径”打造初中地理教学新样态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寿光市:“微改革”激活校园体育“一校一品”新生态

□ 隋艳玲 董清林

近年来,寿光市深入贯彻体教融合理念,以“微改革”激发校园体育新活力,通过打造“一校一品”特色体育品牌工程,全市中小学形成了“人人有项目、校校有特色”的局面。如今,在全市校园里,晨跑的身影、课间的跃动、社团的比拼,处处洋溢着青春活力,体育正成为助推学生全面发展的强劲引擎。

创新模式,打造体教融合县域样本

在寿光市羊口镇杨庄小学的阳光大课间,低年级学生跳绳、踢毽子,高年级学生拔河、接力跑,校排球队队员则在球场上奋力拼杀……在欢声笑语中,学生的青春活力尽情释放。据校长孙溪介绍,学校践行“不跑不跳不叫学校”的育人理念,精心设计大课间活动和趣味比赛,让每名学生“乐享体育,健康成长”。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寿光市教体局推行的1+N”体教融合新模式。寿光市委教育工委委员杨庆训说:“2023年,我们将体校整体合并到鲁清实验学校,作为县域体育中心校。同时,确立十几所传统优势项目学校为基地校,形成‘1+N’辐射带动模式。”通过县域统筹,全市实现了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校园体育注入了新动能。

此外,寿光市面向所有学校立项实施校园运动“微改革”,以项目驱动实现“校校覆盖,面向人人”。弥水未来学校引入“AI体育小站”,学生对着屏幕深蹲、做开合跳、无感跳绳,体验科技与体育的融合。校长刘敏表示:“智能设备让体育锻炼既有科学依据,又充满趣味体验。”

因地制宜,“一校一品”绽放特色之花

寿光市鼓励学校立足实际,挖掘自身特色,形成“一校一品”的体育格局。圣城小学是一所城区小规模老校,室外活动空间有限。学校立项推进“小校园办大体育”“微改革”,充分利用室内活动区及连廊,开发适合课间的小游戏。体育教师徐丹说:“我们利用‘微场地’‘微项目’做强‘大体育’,人人参与的武术健身操成为学校特色。”

寿光世纪学校则依托十二年一贯制优势,开设全学段游泳课程。在2025年学生游泳比赛开幕式上,400余名游泳健儿似蛟龙破浪,惊艳亮相。学校党委书记王永亮介绍:“目前,全校98%的学生已学会游泳,学校获评全国游泳特色学校。”寿光市教体局同步推进多所学校游泳场馆建设,逐步在县域内推广游泳课程。

为保障学生日均锻炼时长,寿光市还创新实施应对雨雪天气的策略。一方面,组织骨干教师创编50套室内操、课桌舞,将走廊、教室转化为运动空间;另一方面,鼓励学校开发季节性特色游戏,如冬季自制冰雪场,开展“打冰球”“冰上碰碰车”等活动,用创意打破自然局限。

多方联动,筑牢校园体育保障网

校园体育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时间、场地、师资”的多方保障。2024年,寿光市投入专项资金2100万元升级改造170所学校的运动场地。同时,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开展乡村体育教师镇域“走教”等方式,解决师资短缺问题。

家庭是培养运动习惯的“第一课堂”。寿光市积极开展“家庭体育1小时”行动,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体育运动。台头镇实验小学学生家长陈艺萌说:“学校设计了‘家庭运动量表’,我每天督促孩子跳绳、做仰卧起坐,周末和他一起打羽毛球。孩子的体质明显增强,亲子关系也更融洽了。”

据统计,寿光市每年举办校、镇、市三级体育赛事100余场,2024年有1500人次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奖。校园赛事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热情,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上升2.8个百分点,近视率下降7个百分点,“小眼镜”“小胖墩”明显减少。

“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在这里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从“一校一品”的特色实践到“县域统筹”的系统推进,寿光市以“微改革”撬动校园体育“大变革”,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鲜活的地方样本。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