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画书为媒,点亮书香家庭
——临沂市兰山区区直第一幼儿园“115”阅读推广机制走笔
近年来,临沂市兰山区区直第一幼儿园立足阅读需求与幼儿发展的双重维度,探索创新“1名有阅读需求的幼儿+1名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5个幼儿及其家庭”的“115”图画书阅读推广机制,通过多元主体参与、资源整合共享、机制保障,构建起系统化、可持续的阅读推广体系,回应了幼儿在阅读资源上的迫切需求,关注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对情感陪伴的深层渴望,实现了从“阅读需求”到“情感陪伴”的双层价值追求。
精准画像:
科学制定个性化图画书阅读方案
“咱们得真正摸清楚每个孩子的阅读需求,才能把图画书的作用落到实处。”齐鲁名校长工程人选、临沂市兰山区区直第一幼儿园园长张永玲在图画书阅读推广会议中强调,“光靠老师与家长的力量远远不够,我们必须联合社区、区域内园所和民政部门,一户一户地走,去了解孩子的需求,利用图画书打开孩子阅读的大门,从而让孩子喜欢上阅读。”
园所与当地社区居委会、民政部门建立联动机制,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教师观察等方式,全面摸排区域内幼儿家庭的基本情况,重点聚焦留守幼儿、单亲家庭孩子与隔代抚养孩子等特殊群体,建立“阅读需求档案”。在此基础上,从家庭藏书量、家长阅读意识、亲子互动频率、幼儿语言表达与情绪状态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估,精准把握每个家庭的阅读现状与成长需求,为每个家庭量身定制“个性化阅读成长计划”。
专业赋能:
提升图画书阅读指导的专业性与温度
“阅读推广,说到底得靠人,咱们的老师不仅要懂图画书,而且要懂孩子和家长的心。”在幼儿园会议室里,副园长侯婧妍对教师们说,“这次组建团队,既要挑有阅读教学经验的,又要选能跟家长聊到一块儿去的。”
幼儿园坚持“专业引领+情感陪伴”的双重要求,选拔具有丰富阅读教学经验和良好沟通能力的教师组建核心指导团队,并建立形成“阅读指导教师培养机制”。邀请26位专家围绕图画书鉴赏、阅读指导技巧、家庭沟通艺术以及幼儿心理发展等方面,先后举办37场专业讲座,学习先进的阅读理念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定期组织工作坊活动,教师们围绕典型家庭案例、特定阅读主题等开展研讨,分享自己的实践案例、推广心得,深入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推进阅读活动的开展。通过团队建设与心理支持等方式,帮助教师提升情绪管理与共情能力,使其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更具温度与人文关怀。通过系统培训与实践锻炼,打造了一支“懂阅读、懂幼儿、懂家庭”的专业教师队伍,为“115”机制的高质量运行提供了坚实支撑。
如今,看着工作1年的青年教师魏元阳能自信地在家长沙龙上讲解 “亲子共读延伸活动”,侯婧妍欣慰地说:“现在,咱们的老师既能讲清‘选什么书’,又能教会‘怎么读书’,还能理解‘为啥读不进去’。这样的队伍,才是阅读推广最硬的底气啊!”
空间焕新:
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环境
“图画书阅读哪能局限在活动室里?必须让孩子在家能读、在社区能读,在线上、线下都能找到看书的好地方。”副园长杨帆说,“咱们就照着‘线上与线下融合、园内与园外联动’的思路干,让孩子们走到哪儿都有书相伴。”
幼儿园积极拓展多元阅读空间,让幼儿在不同场景中都能“有书可读、有人伴读、有处享读”。创设家庭阅读角,指导家长在家中设立专属阅读空间,配备书架、地垫、阅读灯等基础设施,营造温馨、安静、富有吸引力的阅读环境。拓展阅读空间,采用“交换空间”模式,鼓励幼儿相互分享图画书,拓宽阅读视野;开展“共读连线”活动,借助线上平台与远方伙伴同步阅读,增进互动交流;打造“走进故事直播间”的生动形式,由专业主持人引导,通过直播平台共同聆听、讨论故事,让幼儿沉浸式感受图画书的魅力。此外,还通过打造社区图书馆,创设线上阅读平台,让幼儿随时随地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115”机制不仅关注个体成长,而且注重构建以阅读为纽带的社区文化共同体,推动社会协同育人。在副园长王琛琛看来,机制不仅仅是盯着孩子读书,更要让阅读变成一条纽带,把家家户户、整个社区都串联起来。她说,通过家庭联动共建书香家庭,通过社区参与打造书香社区,通过社会支持拓展资源渠道,如今已形成“政府推动、园所主导、社区参与、社会支持”的多元协同机制,累计促使辖区内77所幼儿园的15400名幼儿行动起来,并且为每名幼儿建立了专属的“阅读需求档案”;累计组织家庭阅读分享会近100场,真正让阅读走进千家万户。
“光把活动办起来还不够,还得知道孩子到底有没有收获,家长满不满意。只有这样,‘115’机制才能推广好。”张永玲对教师们说,要像给植物修枝剪叶一样,及时调整方向,让阅读推广这条路走得更扎实。她翻开厚厚的统计册,指着其中一页说,“看着成长档案里的这一张张笑脸,我就知道咱们的努力没白费。光这学期,就有180多个孩子从‘不爱看书’变成了‘追着要书读’,90%的家长在满意度调查中说‘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情绪状态明显变好了’。这数字背后,正是一个个家庭的真实改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