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让每次“碰撞”都成为照亮成长的光 济南市历城区:“全息评价”激活体育课堂新生态  生活美育课程校本化润泽学生心灵 图片新闻 教育戏剧:让农村寄宿学生开出“情感之花”

第5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5
【基教展台】

滕州市龙泉街道安居小学

生活美育课程校本化润泽学生心灵

□ 党相启

617日,滕州市龙泉街道安居小学举行了教师“两字”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师们全力投入,精心书写,有的刚劲有力,有的潇洒飘逸,有的大方得体,有的秀气隽美……一幅幅富有个性的作品展现在大家眼前。经过评委们悉心观察、仔细比对,最终评选出优秀作品。

此前的221日,滕州市书法家协会“安居小学教学基地”揭牌仪式举行。市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家进行现场教学,对学生书法基本功给予高度赞赏。

大力推广书法教育,只是该校积极落实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缩影。近年来,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美育教学与生活课程的融合,从挖掘生活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搭建实践平台、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推进生活美育课程的校本化实践,提升了小学美育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养与生活实践能力,为小学美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生活是美育的源泉,将校本化的生活课程融入美育教学,能够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事物引入课堂。以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景观、传统节日习俗等为素材开展美育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美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校立足自身实际和地域文化特色,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美育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打造了“墨香校园”“石榴花开”等特色文化品牌,将书法艺术、石榴文化等融入美育教学。在书法教育中,从日常书写规范到书法艺术鉴赏,培养学生对汉字美的感知;石榴文化课程则涵盖石榴种植、石榴文化内涵、石榴相关艺术创作等内容,让学生在了解石榴文化的过程中感受自然之美、文化之美。

基于挖掘到的资源,学校明确了生活美育课程校本化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和创意实践能力为核心,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分层分类的具体目标。如,低年级侧重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育元素的观察和感知能力,中高年级则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学校构建了“三维立体”课程体系,其中拓展课程和探究课程为生活课程校本化的美育教学提供了重要载体。在拓展课程领域,学校开发了涵盖艺术、科技、体育等多个领域的校本课程,如书法、绘画、手工制作、陶艺等。这些课程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创作素材。例如,在绘画课程中,教师组织学生描绘校园的四季景色、家乡的标志性建筑等;手工制作课程中,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工艺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

在探究课程建设上,学校设立“小课题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围绕生活中的美育问题展开研究。如“家乡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校园文化景观的美学设计”等课题,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实践探索,深入了解生活中的美育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

为了让生活美育课程校本化教学更生动有效,学校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比如模拟传统节日场景,让学生在节日氛围中学习相关的美育知识,如节日装饰、传统服饰、民俗活动等,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项目式学习法也在美育教学中广泛应用,教师将美育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项目任务,如组织学生策划一场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负责活动的创意设计、宣传推广、节目编排等工作,通过团队协作完成项目,提升艺术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丰富的生活美育资源,如美丽的自然风光、精美的艺术作品、独特的文化习俗等,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学校积极搭建多样化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和锻炼的机会。在校园内,定期举办师生书法作品展、艺术展演、文化节等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美育学习成果,在展示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这些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学校还与社区、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如,与当地的美术馆、文化馆、非遗传承基地合作,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参与文化活动、学习传统技艺,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感受美育的魅力,拓宽学生的美育视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学校在小学生活美育课程校本化上的实践探索,通过挖掘生活美育资源、开发校本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搭建实践平台等实施路径,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合多方资源、完善评价体系等实施策略,有效地将生活课程与美育教学相结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小学美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