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职业教育 让学生发展与民族邮轮产业在深蓝之境共舞 立足专业特色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山东省职业院校人工智能创新联盟成立 一针一线织就育人路上的大爱与担当

第4版:职业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职业教育
04
【产 教 融 合 看 山 东】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让学生发展与民族邮轮产业在深蓝之境共舞

□ 通讯员 李代玉 刘菲菲

46日,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踏浪而来,停泊在青岛邮轮母港。当看到这艘承载着中国制造荣耀的“海上明珠”缓缓入港时,站在甲板上的酒吧经理姜宇感慨道:“10年前,我刚刚考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学校多次组织我们在这片港湾参与国际邮轮的接待服务。当时,停泊的国际邮轮不多,更没有国产的。”

也就是从那时起,姜宇就将登上国产邮轮航行的梦想深埋在心底。

毕业后的姜宇先后在“盛世公主号”“红宝石公主号”“爱达·地中海号”“爱达·魔都号”等邮轮上任职,其职业轨迹恰似中国邮轮产业奋进的缩影。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开设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当年仅有30名学生;如今,一年招生3个班,该专业成为学校融合民族邮轮产业与优质人才发展的重点专业。

他们用了10年时间,构建起政府、院校、行业、企业协同育人体系,与青岛国际邮轮服务管理局合作共建“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与华夏国际邮轮旗下爱达、蓝梦、招商、星旅等民族品牌深度联动,累计输送上百名高素质邮轮人才,为民族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四方协同,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

“从模拟舱的虚拟工牌到胸前的实体铭牌,这些年我走过的每一步都有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们的陪伴。”2021级学生王蕊目前就职于华夏国际邮轮旗下“招商伊敦号”邮轮餐饮部,成功实现了从“校园人”到“职场人”的华丽转身。

该专业紧密对接民族邮轮产业发展需求,与中船集团合作共建校内“中船邮轮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沉浸式邮轮实训教学场景;与山东港口邮轮发展集团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合作,开展豪华邮轮靠港换乘服务工学交替实践教学;与华夏国际邮轮、蓝梦国际邮轮合作共建实习就业一体化直通平台,逐步构建起“校内模拟舱实训+邮轮靠港服务实践+海上邮轮岗位实习”三级进阶培养体系。学生在1:1还原邮轮餐厅、客舱及甲板功能区的实训基地,通过“服务流程沙盘推演”“跨部门协作模拟”等考核后方可进入实战阶段。在青岛邮轮母港的换乘服务实践中,学生在2小时内完成3000名旅客的登船引导、行李分拣及突发事件响应,企业导师现场评分并纳入学分体系。

校企协同,“硬技能+软实力”的双重锻造

“企业全程参与我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让我在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中得心应手。”2020级学生张欣指着蓝梦邮轮餐饮部的工作日志说道。日志上密密麻麻的文字记录着每日任务:从早餐时段精准分餐、酒水库存盘点,到应对晕船客人的特殊餐食需求,每项技能都源自校内实训的反复打磨。得益于专业良好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张欣在校期间多次荣获企业奖学金,并在完成蓝梦邮轮餐厅服务员的岗位实习后,因表现突出,一毕业就晋升为培训主管。

基于校企共建的中船国信国际邮轮产业学院,企方高管全面介入邮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教学资源建设、邮轮行业标准制定、课程教学实施等人才培养环节。企业导师长期驻校指导 “服务剧本演练”,确保行业标准融入学生校内学习全过程,打造了校企“职业教育+认证培训+双向就业”的全新合作模式。

学校联合企业打造职业素养培育融入沉浸式专业实践环节,通过“硬技能+软实力”的双重锻造,全面提升学生文化底蕴与跨岗位适应能力,形成“技能筑基、文化塑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让我们将爱好特长和工作融为一体。在邮轮上,每个人都有发光的机会。” 2020级学生王秋惠十分庆幸自己当初的专业和职业选择,她目前是“爱达·地中海号”娱乐部主管,在海上舞台展现中国文化魅力。“在校期间,我通过邮轮美食节、邮轮文化节等特色专业活动,不仅领略到邮轮多元文化的魅力,也找到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她说。

赛教融合,构建民族邮轮人才“蓄水池”

100110021003……”在邮轮专业实训室里,急救的口令此起彼伏,五名学生正在备战山东省“技能兴鲁”邮轮运营服务技能竞赛。“一名合格的国际邮轮乘务员,不仅要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还要能够熟练处理各种突发紧急事件。”参赛选手郭小玉说。

学校连续两年承办山东省“技能兴鲁”邮轮运营服务技能竞赛、青岛市“港有才·邮未来”邮轮运营服务技能竞赛,构建起“以赛促教、以赛选才”的立体化育人机制。在“邮轮安全管理”课堂上,山东省技术能手、专业教师崔永聪将竞赛模块和邮轮案例植入日常教学,学生分组模拟处理“乘客心搏骤停”“止血包扎”等海上急救场景,企业导师现场点评,并传授“情绪安抚黄金30秒”等实战技巧。赛教融合,不仅让学生在模拟邮轮突发应急事件、对客服务等复杂情境中锤炼了实战能力,而且为优秀学生提供了技能展示的竞技舞台,以赛事选拔机制精准对接企业用人需求。

从青岛邮轮母港的碧波之畔到劈波斩浪的民族巨轮,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正以产教融合为帆,以青春梦想为舵,与民族邮轮产业共绘深蓝画卷。十几年来,毕业生遍布北美及加勒比海、欧洲及地中海、澳新、中日韩等邮轮航线。部分毕业生已经进入民族邮轮的管理岗位:毕业生李峰现成长为“招商伊敦号”邮轮财务部经理,周顺担任“爱达·地中海号”邮轮酒吧经理……这里走出的每名学生,都成为中国邮轮走向世界的“最美名片”。

(图片提供: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与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签约共建邮轮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教师在中船邮轮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学习专业技能

学生参加山东省“技能兴鲁”邮轮运营服务职业技能竞赛

教师在海上移动课堂上现场讲解菜单设计创意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