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构建中的审美气象
——读《“四步六环节”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感
“四步六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四步”包括树标、达标、验标、补标四个步骤。其中,树标、验标、补标分别包含一个环节——单元导入、明确目标;达标检测、当堂反馈;查缺补漏、回扣目标。第二步达标则包含三个环节——师导自学、检查寻疑;合作互助、展示解疑;师生探究、拓展提高。各环节设定了弹性时间。
该模式是以小组合作为主体的目标教学,算不上横空出世的创新,也不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却是一种优化重组,是一种结构改进的尝试。其目的是实现“三个改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评价方式”,也就是改变“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教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法,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热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
这种教学模式,是本书作者——齐河三中校长李军在充分调研后发现“教师讲得越多,学生会得越少”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思考而推出的,既接地气,又具有个性化专业化特质,再加上吹风解读和教师对接相结合、观念渗透和样板示范相结合、去伪存真和提炼完善相结合、先行先试和渐进延伸相结合,于是,就逐渐被教师“接受—实践—磨合—内化”。经过几年的探索尝试,效果很好——学生皆轻松上阵,沉甸甸的书包不见了——这足以让外校的学生羡慕。
书中收录大量教学案例,囊括各个学科。这是全书的重点,作者做了详细阐述。
构建高效课堂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上建章立制,使课堂教学规范化。规范化正是李军穷尽所能追求的管理境界。但一所学校的管理“不能只看课堂教学”,课堂之外,如课间、晚休、校园、路上等,都大有文章可做。于是,就有了课间秩序“六不要”、宿舍就寝“五部曲”、“校园听三声”、书包“大革命”、讲台“大革命”,以及“一块黑板看卫生”“一张书桌讲习惯”“一根乱线找死角”“一个果皮展素质”的“‘四个一’细节提升工程”等系列章法,可以说,章法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校领导到中层,到班主任、任课教师,到保安、保洁、宿管、食堂工作人员,再到学生,都在章法内行动,各司其职,久而久之,就有了井然的秩序;被誉为“全球最整齐的自行车阵容”是这么来的,学生上放学一律穿反光马甲是这么来的,教室讲桌、课桌的整洁是这么来的,学生灿烂的笑容是这么来的,教师的舒展喜悦也是这么来的……
如果再延伸一点,秩序构建中不乏审美气象——凡事讲秩序、重规则的人,内心深处一定洋溢着审美情怀,头脑中呈现出纵横交织的网状图谱,将学校的千头万绪、校内外的各色人等都规划了明晰的坐标轴、坐标点,哪些人、哪些事安放在哪个区域、哪个点位都有明确的定位,运作起来有条不紊,呈现出整洁中的美学气象。这种人见不得脏乱差,见不得懒洋洋,见不得慢腾腾……他为构建这张蓝图而殚精竭虑、皓首穷经,以秩序约束人、管理人,激发人的自觉,捍卫人的边界,在规则的框架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那是何等理想的美好图景!
现在,李军和他的团队基本完成了这幅秩序构图的框架。
家长的认可与社会的赞誉,为学校赢得了今天。然而李军清醒地认识到,仅仅赢得今天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着眼学生的未来,学生不仅仅要赢得高分,更要全面发展。学校提出“坚决杜绝以一味延长学生学习时间和牺牲教师休息时间为代价追求质量”,不折不扣落实“双减”政策,提出了“不培养书呆子”,提出了让师生“吃好、教好、学好、玩好”,追求“学生有梦想、教师有情怀、学校有温度、教育有良知”的理想之境。
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
其实,教育的本质就是追求诗和远方。如果丢掉了这些,只会刷题,只有考试,只追求分数,教育就可能沦为产业作坊,学生就可能沦为标准工具。那样的校长是短视的,那样的学校是可怕的,那样的教育是堕落的。幸好,李军所在的学校组建了10多个学生社团,创办了乒乓球特色学校,在地下车库划出3000多平方米地面安装高标准球台,寒暑假面向社会开放;学生每人一副球拍、五个球,班级每周一节乒乓球课,课间做乒乓球韵律操,邀请校外专业人员任教,编制了乒乓球校本教材,安排课程表授课;举办了两届乒乓球交流赛,分小学组、初中组、成人组,全县300多名乒乓球选手参赛……还有各种节日的庆典,每学期的运动会,每年一度的远足踏青活动,以及下雪时把学生喊出教室堆雪人、打雪仗……教师有健身节,每次都有球类、跳绳、踢毽子、趣味运动等10多个项目。
一名致力于构建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格局的校长,没有谁无视他的严谨自律;一名“不要总想着治学生”、把教师的家人当宝、给保安颁奖、为保洁撑腰的校长,没有谁怀疑他的人文关怀。
校园内外环境整治,用雷霆之力;教育管理,用“中医”方略。刚柔相济,相得益彰。书中不时闪现出管理的智慧,不管是“土办法”还是“金点子”,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琢磨出来的,具有可借鉴性。
李军是少有的敢为教育“玩命”的人。他由教师到年级主任、副校长、校长,再到教育集团书记、校长,在每个岗位上都追求极致。他是全校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那个人,他是一年到头坚守校园的那个人,他是发现问题盯住不放的那个人,他是面对全校师生放出“地球不爆炸,校长不放假”这句狠话的那个人,他是连年在全县教育大会上做典型发言的那个人……这些都不妨视为他审美气象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