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高密市:“阳光课间”让体育锻炼有量更有质 空间浸润赋能 科创素养跃升 户外自主游戏中深度学习的师幼互动策略 数学“乐考”的实践审思与发展路径

第5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5
【基教论坛】

数学“乐考”的实践审思与发展路径

□ 张良朋

2021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近几年,全国多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在小学一、二年级创新开展了无纸笔“乐考”的探索,涌现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20244月,山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小学一、二年级“乐考”工作的通知》,力度之大,备受瞩目。可以说,在教育评价改革的浪潮中,“乐考”这一创新性的评价方式有利于打破传统考试的诸多局限,为学生的学习之旅带来新的风景。作为其中重要一环,一、二年级数学“乐考”承载着诸多期待与探索,但其前行之路也充满了挑战与思考。

数学“乐考”的初心与探索

数学“乐考”的初衷,是通过一种游戏化、情境化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例如,一些学校设计了“数学嘉年华”的乐考场景,让考核融入游戏闯关中——“猜猜有几个”“口算小能手”“蒙眼摸图形”“操作拼搭秀”“应用智多星”等,每个关卡都融入了一学期数学课程中的关键知识点,如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图形的认识等。这样的考核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也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运用数学思维的乐趣。

在实践过程中,数学“乐考”也在探索多元化的评价维度。它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更注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比如,在解决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各自发挥所长——有的负责画图,有的负责操作,有的负责计算,有的负责验证结果,有的负责汇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每名学生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以及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素养。

数学“乐考”面临的挑战

数学“乐考”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首先,考核标准的制定难度较大。“乐考”的形式多样,涉及的情境复杂,考核的要素全面,如何确保对学生评价的科学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数学“乐考”中,学生通常需要通过多种游戏关卡来展现数学素养水平。但每个关卡蕴含的数学元素、活动呈现、闯关难度、评价侧重点都可能不同。这就导致在评价学生整体表现时难以确定一个系统且适当的标准。

其次,教师的角色转变也是一大挑战。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与考试中,教师主要扮演知识传授者和考核者的角色。而在数学“乐考”中,教师需要成为情境的创设者、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数学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一些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发现自己在开发题目时抓不住核心素养的精髓、创设情境时缺乏吸引力、引导学生时过于生硬,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到户外现场进行测量、画图、运算时,要花费很大精力处置安全方面的风险。

再者,“乐考”的实施成本相对较高。无论是创设逼真的生活情境,还是准备多样化的游戏道具,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为了保证“乐考”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往往需要教师进行多次试考和调整。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一些资源相对匮乏的学校可能难以承担这样的成本,从而限制了数学“乐考”的推广与实施。

数学“乐考”的发展建议

尽管当前面临诸多挑战,但数学“乐考”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为数学“乐考”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创设更加逼真、更加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虚拟的数学世界中,与数学知识进行深度互动。例如,利用VR技术,可以将学生置于虚拟体育馆中,引导学生运用方位词来确定运动员的位置,运用米尺测量跳远运动员的成绩,或者运用加减乘除来计算运动员的人数、成绩等。这样的体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考核的效率。

同时,教育评价理念的不断更新也为数学“乐考”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评价不应仅仅是一种甄别和选拔的手段,更应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因此,数学“乐考”将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通过持续地观察、记录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成效,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有效实现自我提升。

此外,跨学科融合的趋势也将为数学“乐考”注入新的活力。数学与科学、艺术、社会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将为“乐考”提供更加广阔的情境背景。例如,在一个以“环保行动”为主题的跨学科“乐考”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环境污染数据,运用科学知识来探究污染原因,运用美术知识来设计宣传海报,运用社会知识来制订环保行动计划。这样的“乐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价值。

数学“乐考”既充满挑战,也充满探索空间,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总结经验、克服困难,探索适合全体学生的数学“乐考”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数学“乐考”助力学生数学学习,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源泉。

(作者单位系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