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发展 内涵提质 全面打造学前教育区域样板
近年来,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区”)管理委员会将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作为工作目标,围绕普及普惠水平、政府保障、保教质量3个方面,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精准施策,着力解决短板问题,有效提升了普及普惠发展水平。
区域统筹强化规划设计
高区管委加大统筹力度,秉承“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最优的待遇给教师、最佳的条件给孩子”的教育发展思路,把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清单。先后出台《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管理办法》等文件。成立由区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建设局、财政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参与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创建工作纳入党工委会议重点任务全程督办,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办园体制,持续加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与保障力度,实现了让更多幼儿享受“公平而有质量、均衡而有特色”优质学前教育的目标。
增量扩容保障资源供给
高区坚持将新建园建设、配套园回收、幼儿园布局纳入城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同步建立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生均拨款、收费、资助一体化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一是破解整治难题。根据区域特点,对全区幼儿园分类施策,加强普惠性学前资源供给和办园条件改善。二是持续扩优公办资源。将居住区配套幼儿园优先举办为纳入机构编制管理的公办园,撤并6所薄弱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为61.11%。加快推进都市枫景幼儿园、恒山社区配套幼儿园装修、启用工作,新增学位540个;适时启动龙湖春江天境配套幼儿园建设,高起点打造优质园;加快启动第一幼儿园改扩建工程;全区公办园占比不断提升。三是完善经费保障。按照公办幼儿园810元/生·年,普惠性民办园中省级示范园910元/生·年、其他类别的幼儿园810元/生·年的标准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和生均补助经费,设立了升级上类一次性奖励5万元(省级一类)和10万元(省级示范)、教师工资和生均补助政策。
强师提质优化教师队伍
师资水平是推进保教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结合幼儿园发展需要,高区管委将“扩队伍、提待遇、增能力”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进行推进,按照教职工配备标准,持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一是强化人员补充。及时调整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和人员控制总量教师,动态核定人员控制总量。高区现有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279名,纳入编制管理的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占比 94.39%。二是保障教师待遇。按照省要求,落实教师工作待遇保障政策,把各类幼儿园教职工全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足额足项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三是突出能力提升。积极组织教师到外地交流学习。2024年,全区50多名教师先后赴北京、重庆等地学习10余次。注重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幼儿园向外辐射共建。
项目赋能推进内涵发展
高区以“打造学前教育新样态”为目标,坚持“幼儿为本”的课程理念,深入实施“省级游戏实验区创建行动”。一是加强顶层设计。通过“园长论坛”“专家引领”等形式,理清园所课程与文化脉络,构建区域课程发展全景图。在游戏课程的建设中,聚焦教师专业观察与指导提升课程质量。二是加强辐射带动。以点带面成立以公办园为中心的区级实验园,并通过开放实验园、区域联片教研等形式进行经验推广和学习,带动不同层面的幼儿园开展研究,提升各园的课程构建能力。三是实施教研联动。借助8个“学区实验园”,组建进行课程共同开发、资源共享、教研共同参与的教研联盟。“区—盟—园”三方联动,根据“互联、协作、共建、共享”的原则,促进区域课程建设的优势互补和均衡发展,为课程建设提供保障。
城乡共建助力一体发展
高区聚焦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真实状况和需求,有效利用多种资源,积极探索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策略,推动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一是组织城乡牵手浸入式培训。开展“农村幼师访名园和名师送培下乡”浸入式跟岗培训活动。城乡教师按需结对,沉浸式跟岗,使送培者与农村教师间组成“互教、互学、共成长”的学习研究共同体。二是立体支持优化教师专业发展。通过“一领——专家进驻”“二帮——教研员挂职”“三带——工作室落户”“四建——高校融资”的实施策略,帮助农村教师深入开展乡土课程研究。三是交流共建优质资源。开展名师巡讲等活动100余场,为农村幼儿园提供资源支持、优化成长路径,形成多边共建的优质资源环境和专业发展新局面。
(作者单位系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教育体育发展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