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当田径运动会变身“五育大课堂” 临沂第三实验小学:“十大核心习惯”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图片新闻 木屑飘香处  桃李花开时——成武县大田集镇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的成长密码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为老工业城市转型重生注入“新鲜血液”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赋能远洋渔业企业“走向深蓝” 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路小学:科技教育结硕果 无人机项目创佳绩 莒县果庄镇中心小学:多措并举打造和谐高效课堂 东平县接山镇中心幼儿园:激活乡村幼儿教育的“神经末梢”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临沂第三实验小学:“十大核心习惯”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 王立胜

传唱核心习惯歌谣、展示习惯养成奖章、分享习惯培养经验……近日,“核心习惯”成了临沂第三实验小学师生津津乐道的话题。学校坚持“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的理念,扎实推进习惯养成教育。自2024年起实施“习惯养成计划”,从学习、生活、做事中凝练“十大核心习惯”,通过“学科渗透、活动深化、家校共育”三条路径,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好习惯塑造好品格,助力学生全面成长,为学生发展筑基赋能。

聚焦关键素养,甄选核心习惯

立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儿童成长规律,学校经过深入调研,将影响学生一生的品格与能力,转化为可观察、可评价、可培养的“十大核心习惯”,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夯实基础,塑造品格。

“十大核心习惯”涵盖学习力、生活力、执行力,融合德智体美劳“五育”内容。在学习上,注重“书写美观、计算精准、善思敢言、深度阅读”;生活中,倡导“作息规律、身姿端正、礼貌待人、整理有序”;做事上,强调“专注高效、遵时笃行”。三者协同发力,共同指向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构建三维路径,推动习惯落地

为了让习惯真正落地,学校制订详细的“习惯养成计划”,构建“学科渗透、活动深化、家校共育”三维路径,营造全员参与、全程融入、全面覆盖的育人生态,让习惯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学科习惯教学指引”,把习惯变成具体教学行为。语文课设“三分钟演讲”练表达、“十分钟练字”提书写;数学课用“计算马拉松”练专注、“找茬训练”促思考;体育课融“军姿训练”正体态、“耐力训练”强意志……多学科协同强化习惯养成。每月围绕一个核心习惯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实践活动,月末总结反思。同时,定期推送“家庭习惯培养指南”,通过家长会、家访传递理念方法,家校携手促成长。

激励点滴进步,唤醒成长动力

学校遵循“过程性、全员化”原则,设计“五星级圆梦少年”评价体系,做到及时、可见、个性化激励,让每名学生的每点进步都被看见、被肯定,激发他们向上向善的内生动力。

为让习惯养成可衡量、可追踪,评价设置从“贴画”到“五星级圆梦少年”七级奖章,内容覆盖“学习素养、思维发展”等5类,“书写美观、问题意识”等15项指标。实行“日记录、周分析、月表扬、学期总结”,教师、家长、学生每日记录表现,每周生成《成长雷达图》,每月升旗仪式表扬,期末隆重颁奖,构建“教师评、同伴督、家庭助”的立体评价网,以可见的轨迹和阶梯式激励推动学生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习惯养成计划”推行以来,学生文明素养提高了三成,课堂互动更加活跃,作业整洁达标率提高了五成……家长满意率不断提升,学风校风更加清朗,形成了从习惯到能力、从能力到自主发展的良性育人循环。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