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当田径运动会变身“五育大课堂” 临沂第三实验小学:“十大核心习惯”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图片新闻 木屑飘香处  桃李花开时——成武县大田集镇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的成长密码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为老工业城市转型重生注入“新鲜血液”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赋能远洋渔业企业“走向深蓝” 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路小学:科技教育结硕果 无人机项目创佳绩 莒县果庄镇中心小学:多措并举打造和谐高效课堂 东平县接山镇中心幼儿园:激活乡村幼儿教育的“神经末梢”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木屑飘香处 桃李花开时——成武县大田集镇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的成长密码

□ 通讯员 刘胜广 常艳春

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成武县大田集镇中心小学的木工教室里,细碎的木屑在光柱中轻舞,空气中弥漫着天然木材的清香。

四年级学生李明轩正攥着砂纸专注地打磨手中的小书架,额角渗出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他却浑然不觉,直到将边缘磨得光滑温润,脸上才露出满意的笑容。他说:“这是送给妹妹的生日礼物。老师说榫卯结构不用钉子更结实,我试了三次才成功,现在特别有成就感!”

这间充满烟火气的木工教室正是该校校本课程体系的生动缩影。作为公立寄宿制学校,学校秉持“立德树人,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针对学生成长需求,开发出20余门特色校本课程,从传统技艺到现代科技,从艺术熏陶到体能锻炼,为学生搭建起多元化成长平台。

以木启智:传统技艺里的成长课堂

“木工社团就像个‘魔法工坊’,能把不起眼的木料变成宝贝。”负责木工课程的王老师拿起学生制作的榫卯小凳介绍,“我们从安全工具使用教起,教低年级学生做书签、笔筒,高年级挑战榫卯结构和实用家具,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耐心与专注力。有一名学生以前上课时总走神,现在做木工能坚持两节课。这种变化比成绩提升更珍贵。”

在木工教室的陈列架上,木制拼图、迷你农具、创意摆件琳琅满目,每件作品都贴着制作者的名字和心得。六年级学生续建国指着自己做的木刻版画说:“刻花纹时得屏住呼吸,一刀没刻准就要重新来。上次制作《大田风光》版画,我反复修改了5次;现在,做数学题时学会了仔细检查。”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正是木工课程赋予学生的隐性财富。

多元绽放:校本课程的育人图景

从木工教室出来,校园各处都能捕捉到校本课程的动态实践场景:扎染社团的学生正将染好的布料展开,蓝白花纹间蕴藏着创意巧思;在科技组装社团的教室里,无人机在学生的操控下平稳盘旋;在竹竿舞社团的节奏声中,学生的身影轻快灵动……这些课程如同“多棱镜”,折射出学校“五育融合”的教育追求。

“校本课程不是简单的兴趣活动,而是学科知识的延伸与生活能力的培养。”社团教师江环举例说,“我们让扎染社团的学生写创作日记,将美术体验转化为文字表达;科技社团的学生用数学知识计算无人机飞行轨迹,让知识真正‘活’起来。”这种学科融合的设计,让校本课程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

心声共鸣:家校协同下的教育温度

“以前,孩子到了周末就抱着手机看;现在完全变了,会给我们讲木工技巧,还教弟弟做小手工。”四年级学生家长刘先生的话语里充满欣慰,“上次学校开放日,看到他专注打磨作品的样子,我才明白动手实践能让孩子变得更沉稳。这种课程比报多少辅导班都管用!”

“作为乡村寄宿学校,我们希望通过校本课程填补家庭教育的空白,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全面成长。从木工课的专注力培养,到合唱社团的团队协作,每门课程都承载着育人使命。看到学生在课程中找到快乐和自信,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校长在谈及课程设计初衷时说。

傍晚时分,木工社团的学生抱着本周创作的作品走出教室,夕阳为木作镀上温暖的光泽。在大田集镇中心小学,这缕从木工教室飘出的清香,早已浸润校本课程,滋养着学生的成长。正如一位家长在留言本上写下的:“这些动手的时光,正在悄悄塑造着孩子最好的模样。”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