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的生活化
因为美术,生活才能更加美好;因为生活,美术才得以生存与发展。生活是美术生存及发展的基础,美术完全可以结合生活,从生活出发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领略美术的魅力以及美术对社会的作用,从而使小学生真正认识、理解什么是“美”。
一、帮助小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的美术知识及基本技能,教学的侧重点在于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其顺利健康成长。多举行一些活动有利于美术教学的顺利进行。美术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生活与美术相结合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美术的完美结合,继而引起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教师再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优良品质,从而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野外写生,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然后将这些美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绘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的美好事物,对学生今后的成长非常有利。课间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在操场上嬉戏玩耍的场景画下来,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二、让生活走进美术教学中。传统的美术教学是将美术与生活分割开的,这样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十分枯燥乏味,所以很多学生对美术没有什么兴趣。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美术教学。生活与美术教学相结合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认识到美术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美术教学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将美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的存在,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通过感受生活中的美,学生会更加热爱生活,更加向往美好的生活。
教师在将生活与美术教学结合的同时还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将这些美展现给学生,让他们感受美,还可以鼓励学生将他们认为美的事物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此举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鉴赏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让学生从生活中发掘人性美。美术教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的精神思想进行升华。在教学中多进行情感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满足学生精神上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品质,培养其优良品德。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美,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美术教学,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美术教学的内容,进而达到净化学生思想、帮助学生养成优良品德的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买菜的经历描绘下来,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欣赏,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让学生对作品进行阐述,感受作品体现出来的情感,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鉴赏能力,继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是当今美术教学的需要,也是现代我国小学美术教学发展的趋势。生活化的美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其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美,陶冶情操,进而培养并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小学生们今后的发展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