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职业教育 高密中专:校企联手补齐专业师资“短板” 教育部完成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起草工作 我国将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三农”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周汉民指出:职业教育要补“短板”   全国政协委员周汉民指出:职业教育要补“短板”   无愧团章 勇做先锋 费县职专教师陈弘安选育的月季获国家新品种授权     枣庄市台儿庄区职专深化教学改革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职教健康发展的前提

第5版:职业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职业教育
05

职教前沿

高密中专:校企联手补齐专业师资“短板”

□ 本报通讯员 牟乃亮

最近,高密中专为来自30多家企业的61名技术骨干颁发了兼职教师资格证书,将他们纳入了学校的“兼职教师资源库”。这是该校校企携手培养专业师资的成果之一。以后,学校就可以随时根据教学需要从资源库里选聘合适的兼职教师了。

对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高密中专校长李炳智早就意识到了企业参与的重要性。他说:“专业教学团队是推动学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专业品牌特色,形成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力量。我们必须把行业、企业‘拉进来’,实施岗位置换培训,组织专业教师到生产现场实践锻炼,引进企业技师进课堂教学,校企同频共振开发课程、改革教学、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彻底改变学校专业教师不足、实践技能薄弱的‘短板’。”

供需矛盾倒逼校企搭建师资共育平台

“‘学校所教与企业所需不能有效对接,学生到企业后还得重新进行岗位培训才能上岗。’‘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过于老化,跟不上企业的技术发展。’‘兼职教师缺乏基本的教学技能,教学效果差。’以前,在校企研讨交流时,一些企业负责人经常向我们抱怨。”说完这句话,高密中专负责教学工作的副校长王光甫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

教与学不能有效地衔接,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一方是会说却不会做,另一方是会做却不会说。矛头直接指向师资队伍建设。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实现校企之间教师与技术骨干的互联互通、互兼互容?高密中专把这一问题作为重要研究课题提上了日程。

顶岗置换盘活师资队伍建设整盘棋

“在前期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基础上,我们采取顶岗置换的办法,让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分别到对方岗位进行顶岗锻炼。校企双方在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企业技术骨干教学能力培养等方面开展全面细致的合作,合力破解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困局。”王光甫告诉记者。

结合企业生产和学校教学实际,校企双方分期分批进行人员的交互流动,通过真实工作岗位体验,增强学校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企业技术人员的课堂教学艺术,从而在实践教学、专业技能、技术研发等方面相互提高、相互促进,形成一支既能进课堂演示又能上机器操练的学习型专业教学团队。

顶岗置换的做法进一步优化了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由82.7%上升到87.6%;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钦峰,高密“金牌工人”于敦宝等27名企业技术骨干被邀请到学校任兼职教师。两年来,校企双方合作开发校本教材16本,教师在企业顶岗期间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余项,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0多万元。

“三段一考核”打造专兼结合教学团队

“学校需要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企业需要保障正常的生产,岗位置换活动不能打破这些正常的秩序。为此,我们的岗位置换活动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和‘一个考核’进行。”王光甫介绍说。

第一是学习调研阶段。学校利用节假日安排教师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和招聘会现场,了解企业用工需求、用人标准和岗位职责等,感受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企业利用生产淡季安排技术人员到学校,深入教学课堂第一线,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和中职学生特点。双方结合自身实践和思考,就岗位生产和学生培养等方面作出评价和反思,形成调研报告,给对方的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

“高密市润达机油泵厂的林忠初师傅在学校调研期间认为,可以采用‘双导师’(即专业教师+企业技术能手共同在场执教)的方法开展实践教学。学校采纳了这一合理建议。现在,这一做法已经在学校各专业得到了全面普及。”高密中专教导处主任孙锡君告诉记者。

第二是岗位体验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岗位技能提升阶段,时间为两个月。在此阶段,实行“一对一”帮扶制度。企业为每一个教师提供一个指导师傅和实践岗位,师傅手把手地教教师掌握该岗位的操作要求、规范和技能,使他们达到能完全胜任该岗位生产的要求,然后转换到下一个岗位,直至熟悉整个生产流程;学校为企业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教师能力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现代教学方法手段掌握及运用、课堂授课内容选择、经验技能优势如何转变成教学优势等方面。双方就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技术难题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

第三是岗位互换阶段。校企双方根据学生培养阶段的需求,安排技术人员和教师到对方单位进行岗位互换,为期半年。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在真实环境中感受、体验并实际操作,进一步熟悉岗位操作技能和技术规范,为企业提供技术性服务和员工培训;技术人员到学校开展实践教学,把企业真实生产岗位要求、规范和企业文化等渗透进课堂,由指导教师进行“一对一”的现场教学跟踪。

完成一轮顶岗置换后,机电专业教师孙晓艳对专业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她说:“在企业的真实工作岗位实践经历,让我接触了行业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技术。回来后,我开始以‘怎样做’和‘怎样做得更好’为主要内容组织课程。实践证明,学生接受知识、掌握技能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课堂气氛也大为改观。”

“一个考核”是指资格认证考核。教师完成工作任务以后,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熟悉企业工作流程,规范工作标准,并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企业技术人员通过教学实践,完成相应课时的教学任务。实践教学工作是他们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一项考核内容。指导教师和学生对企业技术人员的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合格的企业技术人员可以获得兼职教师资格认证证书。

“第一次来高密中专给教师上课的时候,我紧张得满手是汗。在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都没有仔细看看下边听课的教师。现在,我动作自如了,书写水平、普通话发音也比以前强了。我还跟中专的老师们一起探讨了很多技术难题,对我们的生产工艺进行了革新,从而提高了我们企业的生产能力。”完成第一轮置换任务的企业兼职教师于敦宝高兴地说。

顶岗置换犹如“源头活水”,加速了校企之间的人才流动,有效破解了学校专业师资短缺困局。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