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人语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职教健康发展的前提
如何看待我们的学生,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学校工作的失误、职校教师的困惑等等,都和这个问题有关。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就迈上了成功的大道。
社会上对职校生有很多议论。我觉得,这些议论丝毫也不奇怪。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比如,“学而优则仕”、“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等等。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封建社会就有了科举制度,当代社会就有了高考制度。把孩子培养成高才生,就成了大多数学生家长的追求目标。
黑格尔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有其合理性。不少学者对黑格尔的这个论点进行了研究、辨析。有的学者认为,黑格尔的这个观点没有错误,错误在于我们的翻译有问题。准确的翻译应该是“存在的就是符合天地之理的”,而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合情合理”。符合“天地之理”的不一定符合“人伦之理”。我认为,对职校生的看法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职校生有着种种不足之处,是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但是,把职校生看成“失败者”,则有悖于“人伦之理”。人生来是平等的,都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这些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人为地把人分为三六九等,是封建社会的糟粕。从这个视角看问题,我可以断言,没有人有理由漠视职校生这个庞大的群体。
我们必须认真思考这样两个问题:职校生今天的这种地位和状况是谁造成的?对此,应该负责的是职校生自己吗?
孩子从出生到上幼儿园之前,基本上是由父母来呵护的;从上幼儿园开始,他们就较为广泛地接触到了社会;上了小学以后,家庭以外的力量就变得强大起来;升入初中后,家长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孩子的教育基本上交给学校和社会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孩子犹如小树,自身固然有成长的力量,但自然环境对他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荀子说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对职校生的成长经历充满了悲悯的情怀。非常遗憾、令人痛心的,就是某些从事职业教育的人对职校生失去了信心、耐心和同情心。如果连教师都对职校生采取了放弃的态度,职校生就真的没有任何希望了。
我认为,所有的职教工作者都应该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庄严的使命感。在我看来,教师是职校生能否走上幸福人生路的关键因子。
我们不要过多地去批评“应试教育”,也不要过多地批评基础教育。我们要考虑、要面对、要解决的问题是:职校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怎么办?是对迷失方向的学生漠不关心,还是承担起神圣的育人使命?这是每一位职校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