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探索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不断地向学生发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创造,以达到培养学生在疑问中发现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呢?
教师在备课时要反复推敲,精心设计好问题。课堂提问是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要想使学生对解决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必须做到语言精练、指向明确、针对性强,不能不着边际、过于空泛,使学生不知从何回答。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教师先出示各种物品的包装盒,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能给这些物品分类吗?”学生对此不能做出正确判断。为什么?原因是教师没有设计好问题。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数是抽象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学生就会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例如,在讲授“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出示学生熟悉的徽标、蝴蝶等东西的图案,让学生观察并探索图案中蕴涵的轴对称关系,引导学生讨论图案的性质;接着,让学生互相提问,并分别列举一两个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轴对称图形。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趣味化、新颖化。我们所传授知识的对象是10岁左右的孩子,他们天真、单纯。我们要学会融入学生的世界,去发现新颖、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充满兴趣。
一个好的提问像一块石头,教师把它抛出去,能够激起汹涌的浪花。如果一个数学问题的条件是多余或不足的,解法是多样的,答案是不唯一的,那么它能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迸出智慧的火花。多元式提问不仅能让学生温故知新,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教师的提问时机要恰当,提出的问题要少而精。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学习的起点。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向学生提问,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问时机要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变化。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抓住关键点,问在该问处,问在当问处。既可以在授课前的复习和预习环节提问,也可以在授课时的疑问处、矛盾处、精华处提问,还可以在授课结束时的总结环节提问。例如,在教学“左右”一课时,我让两个学生面对面做拍手游戏。结果,两人为哪边是左、哪边是右而争论起来。这时,我向全班学生提问:“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们两个人的左边不一样呢?”由于学生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我提出的问题又具有挑战性,因此课堂变得很活跃。
提出的问题难易要适度。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的智力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要疏密相间,并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想控制难度,教师必须做到三点:一是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二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三是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一次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