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别开生面的选修课 经典画读 积极面对学生的“奇思妙想” “徐行之,尚开也” 特色应根植于学生 新闻热评 家长“代劳”,当停!

第7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7

舜耕笔谈

别开生面的选修课

——有感于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有约”选修课

□ 陈培瑞

自从基础教育课改启动以来,各学校开发的选修课多达几百门。诸如陶艺、棋艺、舞蹈、音乐、书法、京剧之类的选修课,在笔者脑海里重重叠加。其感觉,犹如龚自珍所言:“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然而,北京十一学校开设的名为“校长有约”的选修课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这种选修课,说起来有点荒诞和另类。它没有什么教材,也没什么主题,就是校长与几位学生在教工餐厅的单间里共进午餐,边吃边聊,坦诚对话。这些学生是以类似摇奖的海选方式入选的。

然而,没教材却得到了比有教材更可贵的东西。

“校长有约”为学生提供了与校长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打破了他们对校长的敬畏感和神秘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情感和心灵距离。不少学生兴奋地赴约,竟然没问题要问校长,只是想看一看校长。他们看到校长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心中虚拟的“高、大、上”形象轰然倒塌,取而代之的是“平等中的首席”。于是,他们对校长的倚重感、信任度更高了。

“校长有约”打破了颇有市场的种种偏见。有位学生原以为被校长相约、共进晚餐的学生都是“牛人”。他这次“赴约”,要亲眼看看这些“牛人”到底怎样“牛”。当这位学生身处和谐气氛,耳听同伴与校长坦诚对话的时候,其“牛论”顿时烟消云散了。

“校长有约”让学生有了面对面向校长提出诉求的机会。有位女生崇尚女权主义,于是牵头成立了“女权委员会”,拟在校内外开展宣传活动,请求校长为她们解决活动场地等问题。李希贵校长当场表示:“我给予你们大力支持!”有位学生邀请校长参加他们的“成人礼”并致辞,李希贵校长当场应允。“校长有约”满足了学生的许多诉求。满足的背后是学生油然而生的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校长有约”是校长与学生之间的“直通车”。李希贵是一位既敢于决策又怕决策有误的细心人。他对笔者说:“校长凭逐级汇报得到的信息往往是层层加工整理了的信息。我单凭这些信息作出判断,心里很不踏实。学生是学校里最庞大的群体,是学校的主人。他们心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搭建‘直通车’,使我触摸到了学生的脉搏,听到了学生的真实诉求、困惑、问题和建议,心中更踏实了。每周一,我与学生如约见面;周二至周五,四位副校长分别与学生相见。一学期下来,至少有500多名学生与校长聚会。这一举措在听取建议、解决问题、沟通思想方面彰显便捷、鲜活、快速之功效。”

选修课“校长有约”生成以后,有些人观其表象,觉得此类选修课其实很简单。但是,笔者觉得“简单”的背后很不简单。它蕴含着一位校长接纳的心态和独特的创意。笔者问李校长:“创意从何而来?”他的回答让我颇感意外。他说:“我是从朋友聚会上得到灵感的。朋友聚会,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借杯盘以联络感情,拉近心灵之间的距离,彼此敞开心扉、袒露心迹。我们开设的‘校长有约’选修课也是朋友聚会的一种形式。孩子们的心扉敞开了,自然吐露肺腑之言;心弦弹奏了,自然奏出弦外之音。正可谓:‘小小杯盘传真情,粗茶淡饭觅知音。’校长何乐而不为?”

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间的许多事情,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但我觉得,想到的未必有价值。平庸之想,必有平庸之行;新鲜之想,必有新鲜之行;新奇之想,必有惊人之举。“校长有约”乃新奇之想、惊人之举也。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