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用爱心播种 用智慧耕耘 慢慢走进学生的心灵 桌子下面的奶盒子 班主任应多一些“糖衣”式管理 教育呼唤文明惩罚

第4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4
【有感而发】

教育呼唤文明惩罚

□ 滕州市东郭镇东郭中学 陈浩

近段时间,媒体频频爆出学生犯错教师处罚不当的新闻:成都一初中规定,迟到罚5元,上课吃零食罚20元;沈阳一小学老师将家庭作业与打嘴巴子“挂钩”,还骂学生“弱智、痴呆”……

在笔者看来,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偶尔违反纪律是正常的,因为成长过程本来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改正的过程。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教师正确处理犯错的学生需要智慧和能力,不能打着“爱”或“负责”的旗号,随意惩罚学生。即便罚也得会罚,给学生造成伤害和不良影响的惩罚,不要也罢。

惩罚学生要掌握方法。以上类似事件一直没有消停过,原因就在于一些老师没有掌握好处理学生错误的方法。年龄段、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对处罚的态度是不同的,而成长轨迹不同的学生对处罚也有不同的认识。在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不仅要考虑到他们与成人的差异,也要考虑到当代学生的时代特性。有的教师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对学生一味地批评训斥,以一种居高临下、粗暴武断的方式进行教育。其实,如果惩戒的方式不当,不但会影响教育效果,还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消极情绪及逆反心理,以后的教育难以开展。惩罚的目的不是给学生“贴标签”,不是把成长中的学生“一棍子打死”,而是要让他吃一堑、长一智,懂得负责任,明白人生的道理,要告诫,要提醒,避免重蹈覆辙或者误入歧途。所以,选择什么样的惩罚方式很重要。首先要有共同约定,注意公平公正。在什么情况下教师该惩罚学生,以什么样的方式惩罚学生,应和学生集体协商、共同制订,体现民主精神,而不是教师一言堂霸道决定。其次,不能违反相关法律,比如限制人身自由、造成人身伤害等。

惩罚学生要适时适度。对学生的惩戒要及时,“秋后算账”只会让学生把不同时间、性质各异的错误混淆在一起,很难对自己的错误产生较为深刻、清晰的认识,甚至对自己具体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都不清楚,从而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惩罚学生也要把握一个度,切忌把话说绝、把事做得没有余地,把学生“一棍子打死”,既要让他们能够接受,更要让他们乐于接受。自毁师表形象的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还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

惩罚学生要文明。惩罚是一种教育方式,是一种关爱。但并不是事事都要惩罚,也不要讽刺、挖苦和体罚学生,而要以育人为目的,以学生能够接受并且乐于接受的充满理智和情感的方式去教育学生。不管哪一种惩罚,都必须以爱护学生为前提,以唤起受教育者自知为目的。任何伤害自尊,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简单、粗暴的惩罚都必须坚决摒弃。通过惩罚教育,规范学生行为,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也可以说是对学生深层次的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教师要依法惩戒,规范惩戒方式方法,让学生行有所畏,努力提升育人实效。否则,学生犯错,教师罚款、辱骂、打耳光这类不文明的事还会发生。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