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推进以个性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改革  春天 用最好的情绪“款待”课堂 假如他们是我的孩子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 临邑县对小升初划片招生的探索

第6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6
【○工作创新】

临邑县对小升初划片招生的探索

□ 临邑县教育局 潘国英

2008年,山东省实施素质教育,落实《义务教育法》,出台了《山东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把“时间、健康、能力”还给学生。临邑县率先实施“就近入学、划片招生”的办法,均衡县域教育资源,把学校之间的恶意竞争转化为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的动力。

2008年之前,临邑县中小学招生处于无序竞争的混乱状态,全县16所中学自主招生,报名、考试、录取、报到时间各自确定,生源好的学校先挂牌招生,生源差的偏僻学校后招生。学生考完这所考那所,整天东奔西跑。成绩不好的学生有时一个暑假都找不到愿意接收他的学校。家长们都抱怨上学难,这种情况直到91开学还不能稳定下来。

当时,招生是校长工作的重中之重,生源好是成绩好的基础,学校为此进行各种招生宣传,想办法笼络好生源。有些学校常年招生,看到哪所学校有好学生,就想办法争取过来。个别学校甚至不惜花重金奖励教师招生。有的学校管理混乱,教学很差,中考时成绩却不错,原因是抢夺了其他学校的好学生。这种恶意竞争破坏了县域教育的发展,使得一些偏僻的学校逐渐萎缩,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不均衡。到2008年,4所乡镇中学因生源问题改为小学。

在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形势下,临邑县教育局创新评价办法,综合衡量学校的各项指标,更加注重学校变化和提高的幅度。辍学率是学校的重要指标,我们规定严格控制学生的转出转入率,初一的学籍是评价的基础,中途转入不能列入学校的评价范围,从而科学地评价一个学校,使校长的精力从争抢好学生转到管理、教学改革发展上。

2008年,县教育局进行了初中招生的初步探索,按照《义务教育法》和《山东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允许举行选拔性或变相选拔性考试的要求,对初中学校招生制定了初步的规定:一是停止初中学校的招生考试,如果初中学校需要学生的成绩,只能参考其小学六年级的毕业考试成绩。二是按照“就近入学,划片招生”的原则,学生根据户籍所在地到学校报名,学校不允许招收片区之外的学生,不能超计划招生,严格规范学籍管理。三是全县统一报名时间,任何学校不能擅自招生。我们在社会上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明确让学生完成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责任,每个学生都有学上。我们制定了初中招生办法,统一报名时间,严格监督招生报名过程。

在招生过程中,发现个别学校擅自举行考试,县教育局便没收了试卷,作废了成绩。全县12所初中学校同时招生,办学水平相对好点的学校若报名超出招生计划,可以自主取舍。此次招生办法改革的关键是取消了初中学校的招生考试,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获得了家长的拥护。

2009年,县教育局继续实施统一时间报名,按照“就近入学,划片招生”办法,不允许学校举办选拔性或变相选拔性考试,严格控制招生计划和户籍关系。招生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是,因为民办学校的招生范围是全县,这些学校借学生自主报名之机,笼络好学生,抢夺好生源,直接影响了全县的招生秩序。我们向先进地区学习,结合本县实际,创新初中招生办法。

我们学习研究了《义务教育法》和《山东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本着公平公正、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严格划分学校的招生片区。乡镇是一校一片,采取直升制;县直的五中和实验中学招生范围是县直小学(两校一片);县直学校和民办学校是一片多校,采取电脑派位法,原则是70%的名额采取电脑派位,30%的名额由学校在报名范围内自主招生。严格控制户籍,由公安局户籍科严格把关,杜绝跨片报名。

2010年,从春季开始县教育局向全县进行招生政策的宣传,召开校长会议,对招生办法进行解读,目的是使招生更加公平公正,均衡各个学校的生源。对于一片多校的,实施电脑派位法。电脑派位是实现公平的有效办法,从而使广大学生家长明确“就近入学,划片招生”的意义。

招生办法改革的实施过程是,学生小学六年级毕业之后,在一周内开始小升初的报名,报名完毕,各学校把报名情况上报教育局普教科,一校一片直接建立档案,学校完善入学手续。一片多校的报名情况统一上报到教育局普教科,报名的结果是五中超出了招生范围,实验中学没有完成招生计划,两所民办学校都超过了招生计划。我们对五中和两所民办学校分别进行了电脑派位,邀请有关学校、班主任、学生家长代表参与,纪检监督,70%直接电脑派位确定,30%自主招生。五中电脑派位后,剩余的学生被安排到实验中学。两所民办学校经电脑派位后,剩余的学生回自己所属片区的学校报名,用两周的时间结束了全县的初中招生工作。家长认识到电脑派位的公平性,不需要找人托关系,同样能够上理想的学校,都非常支持这种招生办法。

招生办法的改革,向家长传递了公平公正的理念,获得了社会和家长的支持,解放了校长和教育工作者,优化了教育环境,极大地普及了“就近入学、划片招生”的理念。

我们从2010年开始实施初中招生改革,6年的时间,县域招生摸索出一条可行之路,挽救了翟家、理合、兴隆等乡镇中学,也适当减轻了县直学校的压力,遏制了个别学校的不良竞争,全县12所中学的生源质量基本趋于均衡。

我们按照“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招生至今已经7年的时间,家长对这种公平公正的办法越来越认可。招生办法的改革均衡了教育资源,促使校长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抓教学抓管理上,从而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招生办法改革中遇到的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障碍,一是县域学校布局不均衡,办学水平差别较大,划片难以照顾到各个方面。二是功利思想仍然在部分校长内心占据重要的位置,办学水平相对较高的学校,抢夺好生源的意识还在,对“就近入学,划片招生”的政策心存抵触。三是家长一心想让孩子上他们心目中的好学校,所以千方百计往相对好点的学校挤,扰乱了社会风气。四是个别功利主义严重的领导干部变相支持好学校抢生源,美其名曰“保住名校的牌子”,把“就近入学、划片招生”说成是削尖填谷。

 

实现“就近入学、划片招生”任重而道远。随着国家中小学“改薄”工程和制止大班额计划的实施,教育资源渐趋均衡,再配齐配足教师,消除学校差别,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划片招生。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