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国民素质任重道远
□ 袁元
今年3月,《望》新闻周刊联合北京美兰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以“国民素质”为主题,对东中西部12个城市数千名普通国民进行调查,收集到2405个有效样本。
从调查来看,受访者对整体国民素质只打出了刚及格的61.4分。仅有三成受访者认可我国的整体国民素质,约有一半受访者认为“一般”,还有17.7%的受访者认为国民素质整体较差。
其中,“民族精神”获得的认可程度较高,达到67.4分。爱国主义、团结统一、尊老敬贤、热爱和平、勤劳勇敢等优秀传统,得到受访者较高认同。而“海外形象”、“法治意识”、“文明素质”和“防灾减灾意识”则低于平均分,成为“素质短板”。多位受访研究者分析,“海外形象”与“文明素质”同时“上榜”,折射出的正是国人对文明意识、道德水准的反躬自省。
提高国民素质、建设文明社会的根本途径在于教育。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曾撰文讲述他访问美国一个大学时的经历:“有几位华人教授跟我讲,内地教育有个缺陷:内地的留学生,ABC很好,也懂得美元、英镑,就是不太了解长城、黄河,也不太了解文天祥、史可法,不知道《史记》、四书、《资治通鉴》,请问这种学生毕业后能不能为中华民族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韩星说,应思考我们的教育能不能把传统文化传承下来,转化为人们的基本精神素质。尤需防止重科学轻道德、重功利轻道义、重外在事功而轻内在修身养性的倾向。
培育国民素质是一个培土植木的慢功夫,很难立竿见影。在多位受访研究者看来,教育熏习是根基,来不得虚功夫、假功夫、快功夫,唯有落于实处、做在细处,才有可能发挥出“沁人心脾”的作用。
(摘自2016年第13期《望新闻周刊》)
录入:超级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