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成为习惯 用书香浸润身心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游戏、电视剧、动画片等让很多学生的读书时间越来越少。因此,教师必须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小学生能够把爱读书、读好书当成一种行为。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呢?
要想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必须有时间做保证。如果学生整天在作业堆里埋头苦读,或者奔波于各种辅导班和兴趣班之间,那么读书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必须保证学生每天有一段安静的、独立的阅读时间,使学生能静下心来,沉浸在书中,仔细阅读、品味、享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读书产生兴趣。例如,在我们学校,学生每天下午都有一节阅读课。学生可以在教室、阅览室里读书,也可以在校园的花池边、垂柳下读书。此时,校园里到处都是读书的学生。在这种读书气氛中,学生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低年级的学生,我们每天中午留20分钟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讲连环故事,以增强他们的兴趣。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我们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自选书籍,自由阅读。这样,长期坚持下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又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他们爱读书的好习惯。
要想培养小学生读书的习惯,浓厚的文化氛围是关键。首先,我们为学生创造了最佳的读书环境。这种环境的特点就是静而优雅。其中,静是根本。但是,优雅的环境是非常容易创造的。比如,学校开辟了读书吧、图书室、凉亭等。其次,在班级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比如:每天抽出5~10分钟开一次读书汇报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读了哪些书,学了哪些有趣的成语和优美的句子等。教师及时给予赞美和鼓励,让学生的心里充满成就感。这更加增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再次,坚持举办学生手抄报展示活动。为了让学生持之以恒地读书,我们还利用节假日,让他们分组办报。手抄报的内容广泛,有“校园轶事”、“节日专刊”、“科技博览”、“学习园地”等栏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合理地安排版面。为了办好报纸,他们利用课外时间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和图片,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在此过程中,他们获得了美好的体验,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这项活动深受学生喜爱。
将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语文是一门富有艺术性的课程,它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体的书。”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多读一些课外的书籍,以此来充实自己。例如:在教《长城》、《颐和园》等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查阅有关的资料及图片。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有利于学生的读书习惯的养成。
家校结合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有的学生能够很好地配合教师,在阅读方面也能遵循教师的意见。可是,他们并不能坚持阅读,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教师监督的时候就读,教师不在的时候就不读。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同时,学生家长应当与教师配合好。在家里,家长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每天都要安排一点时间,跟孩子一起沉浸在书香的甜蜜中,一起享受读书带来的安宁和快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语文教师耐心指导,家长积极配合,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一定能够养成,他们的阅读能力一定能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