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特有的风格
谈及风格,西方不少哲学家有经典的表述。叔本华说:“风格是心灵的外观。”歌德充满诗意地说道:“只有伟大的人格,才有伟大的风格。”布丰说得更简练:“风格即人。”
风格是透视人们心灵的名片。不同的学校环境、教育背景、文化积淀和人生经历,会塑造出不同教师的行事风格,从而给学生留下独特的风格“烙印”。
风格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的思想特点及管理、教学特点,即班级管理风格、教学风格;二是教师的气度,即为人处世的风格。
如果班主任管理班级有自己的风格,班里学生的一举一动都会体现出来。有的学生礼貌待人、乐于助人,有的学生善于思考,等等。有经验的教师通过学生的言行细节,就会清楚地知道他是哪位老师教出来的。有经验的教师通过阅卷,根据学生答题的情况,就能准确知道这是哪位老师所教的学生。有不少教师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学生耳濡目染,在某些方面或多或少有老师的影子,如答题严谨、思虑周详,思维活跃,常有意想不到的解法,等等。
当然,有的教师没有自己的风格。习惯性地被安排而导致了习惯性地依赖,即被动性。这有别于懒惰。一位教师可能很勤奋地学习和工作,但只是被动地等待或接受现成的办法,而缺少规划式的选择,也缺少独特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因而工作多年,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难以对学生施加有效的影响。
单独看某一位班主任的管理风格、某一位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好妄加评判其优劣。风格是好还是坏,关键要看一位班主任能不能让一个班级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人处世的习惯,要看一位教师的教学风格能否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风格不同于人格,风格是可以改变的。锻造自己独特的风格,无疑是成为良师的关键。
教师的风格还体现在为人处世上。有的教师在涉及名利的问题上,眼睛瞪得很大;有的教师遇荣誉就上,见责任就推;有的心胸不开阔,爱占小便宜,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生怕别人亏欠了自己。这都是风格不高的表现。风格不高,难以让人信服,也很难赢得学生的尊重。倡导教师有好的为人处世风格,并不是简单地把属于自己的荣誉、利益让给他人;而是说,在为人处世上,眼界要宽,胸怀要大,知道自己有更高远的追求目标。在面对不公或伤害时,有气量、不计较,大度地对待别人。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风格,为自己的成长打牢根基。
无论形成独特、有魅力的班级管理风格、教学风格,还是形成为人处世的高尚风格,都不容易。这需要我们持久地思考、探索、改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锻造出“美而慧”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