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军民:教育,从尊重开始
徐军民与学生讨论国学问题。
徐军民高兴地参加学生图书义卖活动,并在活动现场挑选图书。
教育,应该从尊重开始。这是安丘市东埠中学校长徐军民坚守的一种教育理念。
在他看来,成功的教育从尊重开始,而失败的教育也是由于远离了尊重。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心理需求理论,即人的心理需求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尊重的需要既是人的本质需要,也是人的较高层次的需要。”徐军民认为,学校成功的标志不是荣誉奖牌的数量多,也不是升学率高,关键是看学生在学校里的发展,看学生脸上的表情是否快乐,看学生离开学校后的素质。教育的任务,一方面是成人,教育学生做一个完整的人,即身心健康、乐观向上、有道德的人;一方面是成才,即教育学生追求真理、追求知识、追求科学。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适合每名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让学生获得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我们还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并且以此实施教育教学。
基于这样的思考和认识,他将学校的办学理念确定为“尊重个性育人,尊重规律求真”。
尊重学生,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教师,尊重家长——循着“尊重教育”的路径执着前行,徐军民收获着因学生成功而带来的满足与快乐。
尊重,从走近学生开始
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学校教育问题,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才能抵近他们的心灵,实施有效的教育。
——徐军民
“对于逆反期的孩子来说,有效教育的秘诀就是尊重。”徐军民说,“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反抗性和依赖性的矛盾结合体。由于有着强烈的成人感,他们会产生强烈的独立意识,面对父母、老师等其他成人的意见时容易产生排斥和抵触,甚至有时会用极端的行为去伤害自己、伤害他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与对立。”他提倡的“尊重教育”,首先是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趋向,给予学生适时、恰当的指导。他认为,这样做体现的是对学生的尊重。
从尊重出发,教师慢慢懂得了让学生感受到尊重的重要性,也懂得了如何去尊重学生。
有一段时间,李永梅老师发现班里有一个名叫刘小帅的男生变化明显:他的穿着刻意追求特异,他的发型竭力成人化,他的语言带有一些与其年龄不符的圆滑与世故。李老师断定,刘小帅刚踏进青春的门槛就迷失了方向。于是,她及时与刘小帅的母亲进行了电话沟通,委婉地告诉家长:“孩子的青春叛逆期到了。孩子没有错。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够帮助孩子安全地度过这个特殊时期。”在电话里,李老师再三嘱咐家长:不要来硬的,而要营造一种氛围,帮孩子找回自信。于是,在接下来的那段时间里,李老师和刘小帅一起来到学校的小花园里,聊学习,聊生活……
徐军民主张,教师的眼里不应该有坏学生,只应有心理不成熟的学生。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尊重教育”的应有之义。而要赢得学生的尊重,教师必须首先尊重学生,给学生更多的关爱。
基于这种认识,徐军民倡导教师们努力营造民主、尊重的“生命气场”,提出“容忍学生的个性化错误”的要求。
一天晚上,徐军民收到了一则短信:“您好!我是咱校的初三学生。在今天上午的第三节课上,我的历史练习册被政治老师撕了。”徐军民对这事很重视。他觉得,这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于是,他赶忙给学生打电话询问原委。原来,上政治课时,这个学生忘了带课本。政治老师讲课的时候,他就做历史作业。老师发现后很生气,就把学生的历史练习册撕了。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徐军民告诉学生:“首先是你做得不对。你在政治课上没有课本,可以和同桌看一本,或者做与政治有关的练习题。你在政治课上做历史作业,是对政治老师的不尊重,老师能不生气吗?如果换成我,我也很生气。”学生说:“校长,我知道我做得不对,老师批评我就是了;但是,他撕了我的练习册,我的历史习题以后怎么做呢?”徐军民对学生说:“老师做得有点过火,可能在气头上没有把握住。你明天上午找我,我想办法给你弄一本。”
这事虽然顺利地过去了,但是徐军民的思考还在继续。他说:“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基础,而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保持这种关系的基石。”他觉得,这件事的发生首先源于学生对教师的不尊重,从而导致教师对学生的不尊重,进而引发教师的激烈反应。他时常跟教师们讲:“初中学生正步入青春期,逆反心理严重。教师对于学生的不当行为要冷静对待,不要把学生的反常行为理解为对自己的不尊重,是挑战自己的权威,甚至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如果教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做出过火的事情,就会使被批评的学生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感觉失了面子,以致做出不顾后果的事情。”
让尊重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彼此尊重中走得更近,心与心更加融通,是徐军民一直倾心而为的事情。
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体现“尊重教育”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标语牌、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营造“尊重教育”的氛围;面向全体师生及家长征集《尊重教育100条》;开通“成长热线”,成立“爱心特护队”,关注特殊学生的成长;实施班级管理导师制度,“一生一导师、一生一方案”,促进学生的差异化发展;构建体现学生自主发展的多元化发展评价体系,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个性发展等多个方面,通过日常评价、阶段评价、毕业评价、主题性评价、成果性评价、个人自评、同学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随着“尊重教育”的推进,教师们对“尊重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学生们的心灵也变得越来越舒展。
给学生一个喜欢学校的理由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学生在学校里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他们爱上学校,这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徐军民
有一段时间,杨君老师发现学生中流行玩魔方和太空泥。“快到期中检测时间了,学生的心还停留在玩耍上。这怎么能行呢?”于是,杨老师严令禁止学生把魔方带到学校来玩。“禁止令”公布后的第二天,她发现有个别学生还是把玩具带到学校,偷偷地在课桌底下玩。她说:“既然简单地禁止解决不了问题,那么就顺势而为,变换思路。”经过与级部主任和学校领导协商,杨老师专门拿出周三下午的第三节课,作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在这节课上,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做,比如剪纸、泥塑、玩魔方等。老师根据学生们的选择进行分组,同学之间相互切磋,小组之间相互比拼。这样一来,“玩”变成了个性发展、展示自我的课堂,学生在课桌底下偷偷玩魔方的现象自然也就消失了。
这件事给了徐军民启发,也推动了学校个性发展课程体系的建设。
“没有选择就没有教育。尊重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构建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给了学生一个喜欢学校的理由。”他说,“没有选择,何谈尊重个性?作为教育者,我们应思考如何创造机会,让学生做到有个性、有特色地发展。”
为尊重每一名学生的需要,学校构建了“必修+选修”的“二五”课程体系。“二五”课程体系中的“二”是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五”是指学科引领课程、品格养成课程、个性化特色课程、个性化社团课程和个性化节日课程。从尊重学生个性、顺应学生天性出发,学校先后开设了排球、篮球、乒乓球、足球、书法、绘画、合唱、演讲、十字绣、编织、京剧、机器人编程等学生感兴趣的课程。依托现有的教师资源,通过自编教材,让学生在周三下午第三、四节课自由选班、“走读”学习。
除此之外,学校还设置了校园传统节日课程。该课程主要包括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为学生搭建了展示个性和才华的舞台。学校上半年举办体育节和艺术节,下半年举办读书节和科技节,每一个节历时一个月。在这期间,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长,参与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每一项校园传统节日活动都有主题,有具体的活动方案,有个性发展目标,有具体的活动内容,有个性发展水平的评价。学生们在活动中不断地“发现”自己,提升自己。
探究实践课程为学生开辟了另一方天地,较好地弥补了其他课程学习中学生动脑多于动手的不足。被分解的淘汰电脑、旧自行车的轮毂、机械钟表的零件等,都成了学生潜心研究的对象。实验室里,学生瞪大了好奇的双眼,观察显微镜下的神奇世界;种植室里,那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显现出探究活动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即使在树干上爬行的蚂蚁,也能让学生写出一篇不错的观察日记。
学校还积极搭建学生展示才艺、特长、创新实践能力的平台,组织演讲诵读比赛、书法绘画比赛、汉字听写大赛、实验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才艺和特长展示活动。在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建设尊重学生的课堂
学生位于课堂的中心,问题的提出、探究与解决掌握在学生手中,因此应从尊重学生出发,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
——徐军民
徐军民非常认同这样的观点: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如何思考、如何理解的,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教育教学规律。他主张,要建设尊重学生的课堂。按照他的理解,尊重学生的课堂要尊重“四个规律”,即尊重教的规律,尊重学的规律,尊重学科教学规律,尊重学段教学规律。
学校立足于高效课堂的深度、高度、宽度、效度四个维度,从学习效率、学习体验、学习结果三个方面,构建了“三以五疑”课堂,即以“以自主学习为前提、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目标达成为落脚点”为主要内容,以“学生自学以寻疑、同桌对学以答疑、小组合作以辩疑、教师点拨以释疑、当堂训练以测疑”为主要流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建。
曾经有教师颇感委屈地向徐军民诉苦:“这个知识点我已经讲了啊!学生怎么错得这么多呢?”由教师的这句话,徐军民思考了许多。“‘我已经讲了啊’这句话代表了很多教师的认识。它反映了课堂教学的一个本质问题,即‘谁为中心、谁为主体’。‘我已经讲了’反映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观。那么,我追问一句:‘学生会了吗?’评价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教师教得怎样,关键是看学生学得怎样;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关键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课堂的参与度是评价一堂课的主要标准。”
“三讲三不讲”是徐军民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的最低要求,即“学生会了的不讲,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不讲,教也教不会的不讲;讲重点,讲易错易漏点,讲知识关键点”。课堂上,教师以评价为手段,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并且注重捕捉学习信息,根据反馈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及时的矫正。
李萍是一位从教20余年的英语教师,有着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也是众多家长和孩子心目中的好教师。她说:“以往的教学主要看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了。只要教学内容完成了,课就算上完了。然后,就是背诵、检查、布置作业。发现学生出现问题以后,我首先考虑的是学生没有认真听,没有认真完成作业,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自己的方法是否适合学生,自己的理念是否能被学生接受,怎样教才能使学生喜欢这节课并在愉悦的状态下完成学习。现在,我们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备课组、教研组讨论的问题由原先的教什么、测什么变成了如何教、
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
家校共同培育“尊重教育”的土壤
只有在尊重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生命,将来才能以同样的方式回馈家庭,回馈他人,回馈社会。
——徐军民
徐军民坚持认为,只有“尊重教育”的土壤才能结出饱满的果实,“尊重教育”土壤的培育需要家校携手形成合力。“实践证明,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大多是家庭关系和谐、在家里受到尊重的学生,而那些心理不健康、学习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是在家里未受到尊重的学生。”他说,“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我希望,家长能在孩子犯错误时静下心来,正确引导,用爱呵护孩子的自尊心。”
“不能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这是徐军民常给家长们讲的一句话。他说,我们成人总是感觉现在的孩子没有压力,学习动力不足,因此会自觉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其实,这是错误的。原因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孩子。每个孩子都渴望自己成功,渴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赏识;而学业方面的竞争给孩子造成了多方面的压力,如果不及时化解,这些压力就极有可能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甚至伴随孩子的一生。
他采取在家长会上讲话、个别约谈家长等方式提醒家长:不要老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孩子最反感家长拿自己和别的同学比,最反感家长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教育自己。“这样比较的结果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给孩子增加压力,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动力。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清楚:孩子的基础不同,智力发展水平不一样,性格各异,是不能相比的。如果孩子反问家长:‘别人的家长那么优秀,而你呢?’我相信,很多人无言以对。”他提醒家长:要让孩子和自己的过去比,看看每天、每周、每月、每年进步了多少。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最终会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徐军民常常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教育学生家长,让家长懂得抽时间多陪陪孩子的重要性,鼓励家长陪孩子一起用餐、一起读书、一起锻炼、一起成长。他说,“陪伴就是尊重,陪伴的核心是善于倾听。在陪伴的过程中,家长能够感受到孩子成长的幸福。”
学校致力于家校共育工程,召开以“家校携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为主题的家长会,开展家访、问卷调查等活动,广泛征求家长的意见。开展了评选“书香家庭”、“良好家风家训”等活动,还以举办“家校论坛”、成立“班级微信群”等形式促进家风和校风融合。慢慢地,家长对学生成长的认识越来越科学,家风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家庭教育与学校“尊重教育”同步进行了。为了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让家长多角度、多维度地了解学校,学校开展“课堂开放日”、“班主任接待日”等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进一步领会学校“尊重教育”的内涵,与学校逐步达成教育共识。
“让学生们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在被尊重中走向成功。这就是教育者的成功。”从“尊重教育”取得的成效里,徐军民看到了尊重的力量。
校长名片
徐军民,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齐鲁名校长培养工程人选;从小学到初中,从“三性教育”到“尊重教育”,认真研究教育规律,促进了学校健康发展,并引领了区域教育的发展;所从事的多项理论与实践研究已经取得显著成果,多项研究成果分获潍坊市政府成果奖、山东省优秀教科研成果奖;编著出版《智慧之门》、《那一片蓝天属于您》、《静待花开》等教育书籍。
(本版照片由安丘市东埠中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