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合作情境 打造高效课堂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与学生交流一下各自的想法。这样做,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其参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为了把生生交流落到实处,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首先,我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把班级中的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通常由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和一名后进生组成。这样做,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断提升能力,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不断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名学生都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同时,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以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提示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再让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问题结合课本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要让每一名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提出看法和意见。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其收集和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我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当作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做,会让大多数学生受到教师或同伴的鼓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
数学较抽象,小组合作学习则能够使其趣味盎然,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道路。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且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我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设计灵活、新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因而他们的学习热情始终高涨。又如,在学习了应用题以后,我组织学生开展这样的训练:先由两名学生共同列出应用题的基本条件,然后由一名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另一名学生列出算式或补充问题。这样做,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分数加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使知识系统化,而且能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变“苦”学为“乐”学,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潍坊市经济区双杨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