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网络课堂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微课 “三互”成就智慧校园 家长进课堂 利用屏幕录制软件对微课进行后期编辑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灵活应用

第7版:网络课堂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网络课堂
07
【辅助教学】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灵活应用

□ 王昌珍

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其即时性、直观性和交互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了符合其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深受学生喜爱。可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孔子云:“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多媒体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例如,在讲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美猴王》时,教师可以用电视连续剧《水浒传》、《西游记》的片头视频进行导入,创设视听情境,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北宋农民起义”、“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场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对作者小传、写作背景、小说结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进行全面介绍。这时候,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信息,让学生在听到教师讲解的同时还看到文字信息。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多媒体教学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其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对审美能力的补足。例如,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名篇《春》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优美和谐的背景音乐和画面,并且及时地穿插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将学生带入了美好无比的春天,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在美的享受之中读通了课文,读懂了课文,读透了课文。这样一来,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其求知欲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散文都是韵味隽永、语言清丽的作品,独具吸引力。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的是由名家朗诵的配乐录音,所选画面都是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这样,文章有了一个良好的传播再现媒体,其内容与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于是,学生产生了要配画、配乐并为之朗读的欲望。例如,在教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因为这首长诗描写了作者的真实经历和真切感受,所以我选配了抒情且伤感的小提琴合奏曲《夜半歌声》。试配后,同学们跃跃欲试,其中一名负责朗诵的学生很快进入了状态。这样做,既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