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网络课堂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微课 “三互”成就智慧校园 家长进课堂 利用屏幕录制软件对微课进行后期编辑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灵活应用

第7版:网络课堂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网络课堂
07
【校长在线】

“三互”成就智慧校园

□ 潍坊市寒亭外国语学校 张希军

乔布斯去世前曾提出一个深刻的质疑,它被称作“乔布斯之问”:“20年来,IT几乎改变了所有的领域,为什么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想说:“教育界的IT时代已经到来,它将引领教育教学工作迅猛发展。”

面对信息化对教育的冲击与挑战,我们应该加强学校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建设云课程、云课堂,不断提高“互联网+教育”、“创客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实现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联、互融、互通,建设智慧课堂、智慧校园。

为了促进智慧校园建设,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学校资源中心为主体的“互联网+教育”推进小组,制定了“互联网+教育”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一是以校园网为基础,实现了校园互联。目前,学校已实现了有线与无线全覆盖,终端系统配备到位,千兆带宽到楼宇、百兆带宽到桌面,网络安全在技术和制度上得到保障,满足了师生的需求。同时,配备“创客教育”实验室,设有电脑制作、动漫设计、机器人竞赛、3D打印、无人机操作等模块;配备微机室、录播教室、机器人活动教室、3D打印教室等。

二是以学乐网为教学平台,在课堂上实现了师生互动。学乐网教学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课件资源,支持教师个性化编辑。精细而简洁的10分钟极速备课,大大提升了课堂的效率。昔日的备课、预习、授课、作业、检测、教学管理等烦琐的日常教学工作,现在动一动手指即可完成。同时,教师可以发起互动话题,交流教学心得;还可以在线批阅学生的作业或检测题,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即时呈现学习情况数据分析报告。

对于学生来说,学乐网教学平台设有“我的作业”、“教师之家”、“资源空间”、“个人空间”等模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名制互动学习“空间”。在自己的空间里,学生可以通过在线答题、语音传送、视频拍摄等方式。小伙伴们之间可以互相鼓励、点赞,相互督促、帮助。在此基础之上,学乐网教学平台以多种有效机制和措施帮助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与教师一样,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学乐网登录账号。家长可以参与到学生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可以通过平台近距离地接触学校课堂,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目前,我校有136名任课教师,平均每人每学年上传教案、课件、学案、检测题等达210次,在线批改作业270次,利用学乐网平台上的“教师之家”开展教研活动30余次,在线解答学生问题320次。同时,1700名在校生及其家长全员参与,保证了学乐网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是以微课程的制作为基础,实现资源共享。针对教师老龄化严重的现象,学校在学乐网教学平台辅助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了微课程教学,融合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年轻教师高超的信息技术,针对每一课时教学制作短小精悍的微课程,并以重难点为突破口,发挥微课程的情境化、趣味性、可视化等优势。此举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微课程是学科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学校挑选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录制了微视频,保证了每个班级的学生接触到的都是优秀的教学资源,解决了因教师老龄化而造成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使平行班之间的教学成绩更加平衡。使用微视频以后,教师在课堂上动口讲的内容更少了,更有时间和精力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了。微视频解放了教师,成就了学生。

每一学科的每一课时都制作了符合学生学情的一个或者多个微视频。教师不但在课堂上使用微视频,而且把它发送到学乐网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任意下载某一个学科的微视频资料,然后反复地看。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思考,杜绝了学困生的出现。

目前,学校各学科上传微视频3250个,保证了学乐网平台上的资源共享。不但同年级的学生可以下载使用所有视频,初三的学生也可以下载初一、初二的教学视频,并利用假期或周末的时间,通过视频补习薄弱学科。

随着教育科技的创新,未来教室必定成为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成果,它将彻底颠覆学生及其家长对传统教室的印象。在这种教室里,只有一个像超大屏幕的电子白板。教师的手轻轻一指,所有的教学内容就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眼前。

未来教室的另一个特点在于互动链接。通过远程互动系统,实现班级与班级、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学习。学生就像坐在一个超大的公共课堂里,分享全球最好的教育教学资源。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慕课平台可以提供给学习者聆听知名教授讲课的机会。学习者坐在教室里,就可以和国外的学生共学一堂课、互动交流。

总之,智慧校园实现了各层面之间的互联、互融、互通,让学生的学习内容更丰富、学习方式更多样、学习效果更显著,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学效率,推动了教师教学方法的变革。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