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文字里的人间烟火 打开科学变革大脑的“机会之窗” 牡丹   在心中建一座教堂 呼兰河上的悲歌 教师书架 充满爱意温暖的“人情物事”

第8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8

充满爱意温暖的“人情物事”

——读迟子建新小说集《雪窗帘》

□ 半塘月

迟子建的作品一向以脉脉的诗意温情与悲天悯人的良善情怀著称,被誉为“北极村的童话”。5月,她的短篇小说集《雪窗帘》(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65月第1版)出版。这部小说集可以说代表了她30年来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让读者再一次领略了她所创设的文学诗意“世界”。

这部小说集包括《亲亲土豆》、《雪窗帘》、《一坛猪油》等14篇小说,既有旧作,也有新题。迟子建出生在黑龙江省漠河县的北极村,在她的雪国故乡,童年有那么多奇妙的相遇,浪漫、感人、温馨。在这部小说集里,她童年所经历的诸多人、事,都跳跃出来和读者见面:披着白衬衫的金井,痴情善良却孤独一生的吉喜,坐火车的老妇,《一坛猪油》中的孩子,甚至还有亲亲的土豆花在偷偷地聆听人间的对话……在她笔下,一切都那么善良、淳朴,那么有生命力,传达出一种活着的韧性和倔强;让人感觉北国的雪虽然是寒冷的,人与人之间却是充满热情的,这片土地虽然遥远,但就藏在心灵中不可抹去。迟子建继承了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优良传统,写作风格融合了沈从文的清新隽永与萧红的率真自然。读她的文字,读者会不由得联想到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一切都是那么圣洁高贵、清澈干净。

这部小说集中“亲亲土豆”、“逝川”、“采浆果的人”等形象,寄托了她的雪国乡愁。这唯美的雪国乡愁,让漂泊的人读后倍感温暖:“雪是冷的,思念却是热的,家在远方,爱是否仍然留在心房?如果春天真的有飘雪,你可愿以爱相随?”苏童曾这样评价迟子建:“迟子建的小说构想几乎不依赖于故事,很大程度上由个人的内心感受折叠而来。一只温度适宜的气温表常年挂在迟子建心中,因此,她的小说有一种非常宜人的体温。”她的几乎每一篇小说里都透出一股与自然相连、与天地相连的淳朴和大气,这也正是她从事小说创作近30年却从未归于任何思潮和流派、作品极富个性和影响力的主要原因。

小说集中的《雪窗帘》一文,从火车上一位老太太的卧铺票讲起。老太太有卧铺票却不知道换票流程,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铺位被一位中年男人占据。从中年男人与老太太的交流沟通中,我们看到了一幅不太和谐的画面,也看到了令人流泪的、人性中闪光的东西。生于东北的女作家迟子建,就这样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文学的“窗帘”,让人性的亮光照入,温暖而夺目。通过这篇小说,她想告诉我们:所有的回忆及书写,恰如一扇雪做的窗帘,如此纯真,如此美妙,却注定要悄然而逝、不留踪迹,所以,记住曾经的美丽和感动是十分必要的。小说集之所以用“雪窗帘”为题,也正是想表现此宗旨吧。 

迟子建的小说唯美大气,能让我们在她描写的故事里看到别人的人生,流下真诚的眼泪。的确,迟子建满怀真诚写出那么多充满爱意与温暖的人情物事,反复吟唱人性美的主题。这个主题因崇高而强大,成了迟子建一种叙述上的信仰。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