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儿童文学”
母亲虽然识字不多,却给了我莫大的文学教益。还在我学前时段,终日劳碌的母亲就经常利用夜间,给我讲一些民间故事或历史典故。
有一次,夜已很深,我起身小解,院子里暗得很,我非常恐惧。因为那时村子里有狼进村、千斤兔吃人等恐怖传说。我虽不是胆小鬼,但想起这些也禁不住毛骨悚然。
我浑身打战,让母亲点燃煤油灯。冬夜里,风刮得周遭的树木呼呼作响,我的脚步有点错乱。我跟母亲说,我害怕,母亲只好披衣陪我去茅厕。小解完毕,回到屋内,已无睡意,我便跟母亲说起我恐惧之因。
母亲是个开明人,为增添我的胆识和勇气,给我讲述了这样一段故事:从前有个谨小慎微的人,夜间去茅房如厕,不知脚下踩了个啥东西,刹那间发出“啪啪”声。这人回到炕上做起了噩梦——是不是踩了个蛤蟆呢?他是个从不杀生的人,要是真的踩上了蛤蟆,这辈子都不会安心的。就这样,他越想心里越害怕……次日晨,这人去茅房看个究竟,原来踩的是个茄子!于是,这人就顺口编了一首打油诗:“做梦心头想,踩个茄子响。蛤蟆去告状,原来梦一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诗歌,虽然那时还不知道这就是诗歌。
我很喜欢这段朗朗上口的文字,于是就请母亲数次诵读,并请大姐笔录下来,因为那时大姐已具初中学历。虽然我那时还不能认字,但琢磨着也能背下来。后来,我就将这段文字珍藏在日记本中,这也是母亲对我最初的文学启蒙。
还记得,母亲曾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耍杂技的艺人,靠着一身武艺收获了些许馒头,用包袱兜着赶路。傍晚时分,归途中遇上了狼,饥饿的狼紧紧追随在艺人身后。艺人恐惧万分,于是就将馒头一个一个地掷给狼。狼边吃边走,延缓了对艺人的攻击。由于路途漫长,馒头丢尽,艺人愈加惊恐,加快了脚步,而狼仍紧追不舍。惶恐中,艺人突然磕倒,怀中的铜锣碰响了,发出清脆的响声,狼受了惊吓,突然掉头逃掉了。艺人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顺口吟出了一首打油诗:“暮归路上遇上狼,投掷馒头抵恐慌。早知铜锣能吓狼,省下馒头给俺娘。”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艺人的辛酸、惊险与孝心深深打动了我。这时,我已进入幼儿园学习,略通文字,自然能将这首打油诗谙熟于心。
母亲心中装着无数个故事,如岳飞抗金、穆桂英挂帅、聊斋志异与郑板桥的“吃亏是福”等,都在童年时期浸润我的心灵,构成我成年后文学创作的生活要素。
感谢母亲,在那样的年代给予我那样的“儿童文学”,让我在日后的创作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