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格局下的理想信念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党经历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最终走向胜利的根本原因。理想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我国是用共同理想维系国家、维系社会的,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理想就像一盘散沙。我们要把理想信念置于时代背景下审视,在更高层次上、更广范围内找坐标,找定位。
意识形态的政治背景
我们党今天所面临的复杂局面是任何时期都没有经历过的,可以概括为“四大社会影响”和“四大环境考验”,所谓“四大社会影响”就是四句话:世界格局加快转换,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渠道多元传播。所谓“四大环境考验”就是: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这些都对我们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
“四大社会影响”、“四大环境考验”就是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更加复杂。西方国家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国内一些错误观点时有出现,有的宣扬西方价值观,有的专门拿党史、国史说事儿,有的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开放,有的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在我国社会深入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一些人理想信念不坚定,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我们绝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在这个方面,我们有过深刻的教训。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当今世界的时代背景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科技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时代。这个时代既有伟大的一面,也有渺小的一面;既有光辉的一面,也有阴暗丑陋的一面;既有让人欣喜若狂的一面,也有令人焦急忧虑的一面。
这个时代提出的问题前所未闻,提出的挑战前所未有。具体地讲,是“四化”的挑战:
全球化挑战。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观念准备、人才准备、文化准备,机遇未必大于挑战。全球化也容易使国内一些人淡忘国家意识,消解民族身份,失去传统认同感。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既懂得保持本民族的价值规范体系,又能融入世界优秀文化之中;既有国际眼光、世界意识,又有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这是一个极其严峻的挑战。
科技化挑战。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人类,也能毁灭人类。现代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潜藏着危害人类的因素。例如,工业的发展可能造成水体和空气的污染;克隆技术可能造成伦理的问题;网络技术会给渲染暴力、色情、犯罪、文化侵略等带来可乘之机,高科技犯罪、计算机犯罪将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航天技术造就了先进的军事技术,也增加了伤害人类的可能性。美国的一位著名科学家说:“无规则的科技创新,可能会毁灭人类。”
科学技术的发展未必能带来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如果搞不好就会人欲横流、物欲横流。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了一批青少年,他们什么都想得到,什么都不想干,对什么都无所谓,没有责任意识。人们称他们是“智能强盗”、“经济动物”。这些人往往都是一些人格低下、精神空虚、道德沦丧的人。
市场化挑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文化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市场经济的双重作用越来越明显、明确、明朗。在资源配置的效率上,在社会财富的积累速度上,在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力上,市场经济都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市场经济也有负面影响。它容易使人不择手段地追逐金钱,反映在社会上,就是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反映在国民经济秩序上,就是出现了腐败增长的现象;反映在党政干部上,就是出现了权钱交易的现象。
市场经济崇尚多元经济、多元利益。如何在多元之中有主导,多样之中有主体,多变之中有主线,在利益多元化的条件下坚持弘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呢?这个问题对我们提出了挑战。在利益多元化的条件下,怎样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正确的理解是:为人民服务就有道德,不为人民服务而只为自己服务,就没有道德;想着别人就有道德,不想着别人而只想自己就没有道德;为社会做贡献就有价值,不做贡献就没有价值。这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
网络化挑战。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利用网络学习知识,沟通交流,开阔视野,愉悦生活。同时,如果人们把握不好,就容易受到网络的伤害,最致命的是心理伤害。现在,许多人面临“三个世界”的冲突:第一个,现实世界;第二个,理想世界;第三个,虚拟世界。整个人类经历了商品异化、科技异化,如今又进入了信息异化。信息是人创造的,反过来又控制了人。迷恋网络容易使人角色混乱、人情淡漠,分不清现实和虚拟世界。网络的突出特点是开放性、广泛性、及时性、便捷性。网络信息庞杂多样,鱼龙混杂,非常难以管理、引导和控制。
人类发展历史背景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类表现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骄傲?有什么地方令人沮丧、不堪回首?
令人骄傲的地方:客观地讲,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辉煌的世纪。人类历史上重大的发明创造,几乎都发生在20世纪。20世纪,工业空前发展,科技空前进步,经济空前繁荣,交通空前发达。人类可以登上月球,也可以克隆自己,确实值得骄傲。知识的爆炸、科技的飞跃给整个社会带来眼花缭乱的变化,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人们体会到“1天等于20年”的神奇。
令人不堪回首的地方:20世纪又是人类流血最多、怨恨最深的时期,是大屠杀、大死亡频频发生的世纪。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死亡人数最多的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这个世纪。仅德国法西斯就杀害犹太人约510万个。两次世界大战共死亡了1.3亿人。在20世纪的100年中,大自然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森林在消失,沙漠在扩大,河流在污染,资源在消耗,物种在灭绝。而且这种破坏的势头没有被遏止,以致现在的形势十分严峻。
在讨论21世纪面临的挑战时,我们往往着重研究应对科技、经济的挑战,信息时代、高科技时代、知识经济、生态经济的挑战,很少思考道德滑坡给人类带来的毁灭性灾难。
我们看到自然界已经不会有别的生命体去导致人类毁灭,癌症总有一天会被人类克服,地震也总有一天被人类预防,唯一可能造成人类灭亡的恐怕是人类自己。在道德上,只要有一个人出事,就会导致人人遭殃。希特勒就是典型例证。道德滑坡了,精神空虚了,科学技术越发达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就越大。
传统文化道德背景
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以来,反复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他说:我们要把传统文化运用起来,作为当代中国人的需求,作为当代中国人的活法,作为中国的当代价值。
我们要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坚定理想信念。优秀传统文化是道德自信、理论自信、民族自信的根基。我们的自信来自历史、哲学和文化的思考。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幸存下来的、依然保持着基本文明形态的就是中国。为什么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生生不息,历经艰难而没有消亡,几度分裂又九九归一,屡遭外族侵略而没有灭种?其最深厚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文化有巨大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即使暂时被武力征服了,但只要文化的根脉存在,就有东山再起、绝处逢生的希望;如果文化的根脉被切断了,这个民族将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正如古人所说的:“灭人国者,必先灭其史。”
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忠、孝、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人的重要价值观。比如,古人倡导“忠”字。忠诚的内涵既有普世性,是一种古今中外都认同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民族特色。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其公职人员乃至普通公民同样非常强调忠诚度,他们也搞忠于国家宪法、忠于国家利益、忠于职守的教育。
在当代中国,“忠诚”就是忠于党,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道路,忠于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岗位职责。忠诚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就是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信念教育。这也是一种责任教育。
再比如,传统文化中“百善孝为先”。孝其实是属于善系列的。孝老、敬老是善,扶危济困也是善;善言、善行是善,人人爱物也是善。“善”有几层意思,即“对己善”、“对人善”、“对物善”、“对世善”。“对世善”就是敬业,“对物善”就是环保,“对人善”就是助人,“对己善”就是修心。
历史不能被隔断。我们需要历史启迪,需要吸吮中华民族漫长的奋斗历史积累的文化养分。对传统文化要弘扬精华,放弃糟粕。优秀的传统文化现在不会被西化,将来也不会被西化。
因此,我们要学习、思考、实践、感悟,增厚历史文化底蕴,提升历史文化素养,从传统文化这部历史教科书中汲取继往开来的力量,坚定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坚定对道路的自信,坚定对制度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