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校长视线 用“工具”推动学校的精细化管理 教师培训要“接地气” 公平是管理的基本要求 让师生体验生命尊严与人生幸福

第5版:校长视线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校长视线
05
【新视角】

教师培训要“接地气”

□ 枣庄市薛城奚仲中学 仇光楼

每年暑假里,从学校到教育主管部门都要举办不同层次的教师业务培训活动。有人说:“培训是最好的福利。”在暑期里,教师往往参加少则几天、多则十几天的培训。应该说,大多数教师的心情是迫切的,态度是端正的,期望是满满的。但是,也常常出现“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情形。例如,有的教师在听课时不住地打瞌睡,有的强打精神去听却难以入耳,有的看书或上网,更有的干脆逃之夭夭。

为什么会出现组织者如此操心费力却不受教师待见的窘况呢?经过仔细分析,我们看出,许多培训太注重“高大上”,没有“接地气”,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等方面出现了问题,所以教师不领情。

假期培训要受到教师的欢迎,必须贴近教师的需求。

首先,培训内容应是教师需求的。近些年,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虽然在培训上作了不少改进,但培训内容单一,“教非所需、学非所用”现象依然存在,“灌输式”、“填鸭式”培训方式仍然比较突出,很难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实效。在培训过程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课、有些讲座说的是大家渴求的知识,大家越听兴致越高,感觉时间过得飞快,收获多多。而有的报告、有些培训则因所讲内容不对路,枯燥乏味,令教师度日如年。心理学理论认为,需求是兴趣产生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具有神奇的驱动作用。这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想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首先在培训内容上必须以需求为导向。例如,在教育素养,强化教学能力,提高科研水平,充实学科新知,掌握管理、组织、协调的技巧和方法等教师急需的知识方面精心设计内容,就能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就会得到教师的青睐。

其次,培训方式应是生动灵活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是成年人,平时忙于教育教学等琐碎繁杂的工作,无暇系统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因此在假期里可以静下心来补一补这方面的内容。但是,教师在教育培训中最不满意的就是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方式。他们喜欢那些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喜欢那些生动、有趣、新鲜、高效的授课模式。因此,在培训方式上,要注意多元有机结合,要把讲故事与谈感受相结合、课例与研讨相结合、训导与研修相结合、个体反思与同伴互助相结合,生动灵活,突出实效,不做样子,不摆空架子。

再者,培训时间安排应科学、合理。如果一个人在内心里不愿做一件事情,就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所以,培训要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否则,就会事倍功半。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有时候缺的不是时间,而是一种内心的闲适。 

要想切实克服教师培训无趣、无味和无聊的现象,真正调动参训教师的积极性,进而实现“我要学”,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广泛调研,摸清底子,因需施教。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