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人书”情结
在知识与物质一样贫乏的年代,红色小人书无疑是孩子们最简单、最快捷的精神食粮。孩子们多半是在小人书的陪伴下,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寂寥的日子。因为有小人书的陪伴,再贫穷拮据、枯燥乏味的日子,也会觉得温馨惬意。
小人书就是连环画,图文并茂,故事性强,生动好看。
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孩子们最初都是通过红色小人书认识的,比如《闪闪的红星》里的潘东子,《红灯记》里的李玉和、李铁梅,《小兵张嘎》里的张嘎子,《鸡毛信》里的海娃,《狼牙山五壮士》里的5个英雄人物等。这些人物刻画生动,给了我们最初的美丑判别标准和价值取向,那就是要做好人,要善良无私,要勇于奉献。因为这些小人书的启蒙,爱憎分明几乎成了那一代人的整体性格。
小人书很便宜,几分钱到几角钱不等,但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仍是一笔巨款。为此,我们需要拣乌桕籽、桐油籽卖给收购站换钱,然后去供销社买小人书。当然,多数时候,大家都是互相传阅和借阅着看。有时,人家不肯借,只好用自己最心爱的东西跟他交换,比如糖果、玻璃球、手绢、铅笔等。一个玻璃球可以换取一次借阅机会。如果书包里藏了一本小人书,肯定会无心吃饭、无心睡眠,小人书读完后好几天,仍沉浸在故事里,兴奋不已。
红色小人书看多了,红色的种子便在心中发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孩子们,在我和同伴心中耸起了刘胡兰、张嘎子、潘冬子、董存瑞、雷锋等英雄的雕像。我曾学张嘎子的样子削木头手枪,结果不慎把手指头削了一道口子,流了很多血。父母知道后,很是心疼。我却说,打仗的时候,那些英雄们连牺牲都不怕,我这点伤不算什么,俨然自己成了“嘎小子”。我拿着木头手枪和同伴们到河滩上玩捉“汉奸”、抓“鬼子”的游戏,玩得不亦乐乎。
那个时代的人大多有小人书情结,因为红色小人书带给我们太多的快乐和启迪,给我们带来最初的阅读快感,使我们对英雄无比崇拜。这些英雄成为我的“追星”对象,多少年之后,其精神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