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让每名学生都获得新知并且熟练地运用,是我们每名计算机教师感到困惑的事情。这是因为,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特别能突出学生应用知识、操作技能的综合能力。有时候,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操作技能的训练中往往不能顾及全体学生。如果非得顾及全体学生,就可能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以致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则“消化不了”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切实提高课堂质量就成了重要的研究主题。
一、在教学内容上,联系现实生活,精选内容,拓展思路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教材不断更换,但教材不可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早已经熟练掌握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而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面对这样的现象,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准确把握各阶段的教学内容,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注意小学内容与初中内容的衔接问题。
在开展某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必须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以基本操作为切入点,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展开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掌握有关操作步骤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
二、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班级授课与小组学习相结合
在同一班级中,学生们的家庭条件不同,信息技术基础不同,信息技术水平差异很大。这种差异远远超过学生在其他学科中的差异。如果教师完全采用班级授课制,就会使一部分学生感到“撑得很”,另一部分学生则感到“吃不饱”。鉴于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尝试在一节课中采用三种组织形式,即班级授课、小组学习、个别化指导。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要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并且挑选一名组长(通常是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学生)。在上课伊始,教师采取班级授课形式,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分组学习,由各组组长负责本组的纪律并解决相关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单独指导。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单一教学形式的不足,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三、教育理念和教学知识都应该保持先进
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在对学生进行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的教学时,教师应把计算机当成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辅助工具,让学生感受到掌握这一工具的运用方法和要领具有现实意义。教师要具有超前意识,尽量让学生接触到代表电脑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前沿知识,并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流行的、最新的应用软件或小程序,介绍它们的用途和综合运用方法。也可以让个别学生上台介绍他使用某个软件的心得,与其他同学共享。通过这些做法,让学生自觉接受、学习、探究计算机知识。
四、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已经具备制作动画的能力,有的对Windows的操作还一无所知。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分层教学,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备课时,尽量使每一名学生都有兴趣学,并学有所得;利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达到不同的目标。这样做,可以使每名学生都获得必需的操作知识,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提高、充实。在课堂上,教师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
面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只靠教师的讲授是不可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学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时,有的教师除了讲解计算机各个配件的性能以外,还介绍一些学习网站,让学生自学。又如,有的教师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最新的计算机配件资讯,学习多媒体计算机的组装方法和各种配件的性能,并写出计算机配置方案。这就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它可以引导学生把知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巩固课本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