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健康生活 走进夏特古道 女士夏日皮肤护理“两勤一敷” 暑期假日游 带上小药箱 我的“小人书”情结 健康蓬松油条自己做 冷面相伴清凉一“夏”

第8版:健康生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健康生活
08
【旅游篇】

走进夏特古道

□ 宋伯航

盛夏的一天,我有幸陪中外文化交流团沿中国古丝绸之路一路西行,实现了去新疆夏特古道旅游的夙愿。

那天天气格外晴朗,我们一大早驱车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伊宁市出发,来到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交界的昭苏夏特古道。

夏特古道位于昭苏县西南部的夏特乡,距离县城60余公里,地处海拔6995、号称新疆“天山之父”的汗腾格里山下。放眼望去,汗腾格里峰被四季不化的积雪覆盖,山下却是一片墨绿,幽静而深远。

辽远而神秘的古道,北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夏特乡的夏特谷口,沿夏特大峡谷盘旋而上,越过木扎尔特冰川,至南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贯通新疆天山南北,长约120公里,最宽处约2公里。这条古道是伊犁通往南疆的唯一捷径,也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的一条古隘道。

我们溯夏特河而行,沿河与草地、雪山平行,就进入了夏特谷地。这是西天山最秀美的绿谷。汽车在盘山公路上颠簸二三公里后,只见两侧山顶茂密葱绿的森林后面,一条条瀑布在深山的青苍中从天而降,撞击山石发出轰鸣声。但见烟尘滚滚,雾纱缭绕,盈耳则是风萧马鸣,吼声如雷;细观,山涧水流纵横交错,穿梭往来,溅珠喷玉。拂面的山风潮湿而清凉,使人心旷神怡,如临仙境。举目南望,冰山雪峰近在咫尺,时而云雾弥漫,若隐若现,时而天高云淡,冰山突现,使人不得不为大自然的神奇而赞叹。由于地处僻壤,夏特谷地仍保留了千年的自然原始状态,静谧而安详。

我们沿着古道方向顺势而进,到达夏特温泉。夏特温泉在阿冬不拉克山下,泉水从山底汩汩流出,分别注入山底建造的5间房子内的5个大水池里。每个水池约20平方米,专供游人沐浴。每年69月间,泉水水温在30℃~46之间,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可以治疗皮肤病、类风湿、关节炎、胃炎等疾病。一到夏秋之际,来夏特温泉疗养的人络绎不绝。我们望着林木葱绿的高山,顷刻间颠簸之苦烟消云散,出现在视野内的是一望无际的碧绿锦毯,其间有五颜六色的叫不出名字的野花灿烂的笑靥,更为山野增添了几分灵气。古道美景让人身心陶醉,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令人有难得的洒脱。

翌日一早,我们各自带上棉大衣、水和食物等必需品,开始徒步向木扎尔特达坂进发。与其说是木扎尔特达坂,倒不如说是木扎尔特冰川更为确切。发源于雪莲峰下的巴什克里米斯冰川和来自5000以上雪山的冰川,在达坂附近汇聚成了一条30多公里长、2公里宽的木扎尔特冰川。冰川冰峰兀立,常年不化,冰层最厚达20,一年四季常有冰峰崩裂,声音响亮清脆,令人毛骨悚然。《西域见闻录》曾描述曰:“层峦叠嶂,千仞攒空,如崧者皆冰也,裂隙处下视正黑,不见其底,水流之声澎湃如雷鸣。人聚驼马之骨,横布其上。”木扎尔特冰川形成于数万年的地质运动,冰谷两侧的山峰脱落,在冰川上覆盖了一层石块。从正面凝望,巨大的冰川宛若一条褐色的巨龙,从洁白如玉的雪山上倾泻而下。夏特古道沿西南方向斜切木扎尔特冰川,跨越冰川的距离有10公里。木扎尔特冰川是少有人涉足的冰川,冰块的挤压运动在裂缝交错的冰川上隆起了小山似的冰塔,融化的冰水在不到2公里宽的冰川上冲出了很多条既宽又深的冰沟,沟底咆哮的冰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令人畏惧。

我们艰难地绕过冰沟,沿西南方向斜穿木扎尔特冰川,用了5个多小时,来到木扎尔特冰川南部的垭口。垭口有100多米宽,地势十分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垭口两侧山峰巍峨,千仞陡峭,高耸入云,抬头仰望,银光闪烁,雾罩重重。垭口东边的山坡上有黑色的房屋,走近一看,是七八间用卵石修建的古代兵营和好几处掩体。垭口最前端的一处绝壁上有一个碉堡,是当年的军事要塞,史书上记载的开凿“梯冰”处就在此。因为垭口两侧的峭壁无法通行,翻越冰川是唯一的通道。

木扎尔特达坂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天然达坂,险隘处处,危机四伏。冰川、冰缝、冰河、冰塔、冰山以及汹涌的南木扎尔特冰河都会给人带来难以想象的危险。行走在漫长的冰川上,如果稍有不慎,就很可能滑倒,带来生命危险。我们在高海拔山地上艰难前行,力气耗尽,但必须坚持往前走,这对每个人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当我们艰难地登上南、北天山的分水岭——哈达木孜达坂时,宛如进入了一个冰雪世界。四周巍峨的雪山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脚下一望无际的木扎尔特冰川像一条玉带在山谷中蜿蜒而上,消失在雪海云雾中。刻在巨石上的图文和嘛呢堆上的石头,似乎在向我们诉说古道的沧桑。

当我们离开木扎尔特冰川20公里后,河谷愈来愈宽阔。正值夏季,冰雪消融,近800宽的河床到处都是水。河的东岸有一处100多米长、近150高的陡壁,滔滔的河水流过,古道由此而中断。我们无法过河,只好沿陡壁的一侧攀过去。通过陡壁,过了3道发源于东面雪山的激流便进入一个夏牧场,南疆阿克苏地区遥遥在望。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