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校长王炳交:出诗集激励职教学生
本报讯(记者 孙军)“曾经有一种精神,指引着无数劳动者前行,它的名字叫‘劳动模范’。如今有一种情怀,引领着更多创造者奋进,它的名字叫‘大国工匠’。”这是日前记者在青岛电子学校举办的“致敬劳模先锋,弘扬工匠精神”新书首发式上从《劳模诗集》中看到的。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到场,为职业学校学生发放这本旨在激励职业学校学生人人争做工匠的诗集。
这本诗集的作者是全国劳动模范、天津海事局青岛航标处团岛灯塔塔长王炳交,他也是青岛电子学校劳模学校校长。1976年,王炳交从家乡山东日照应征入伍,到北海舰队航标中队服役。在部队服役期间,他被评为“雷锋式五好战士”、技术能手,获得“万米游泳冠军”称号。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他先后被评为青岛市劳模、市十佳职业道德标兵、山东省劳模、全国劳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曾两次荣获全国“金锚奖”,连续16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青岛市团岛灯塔地处胶州湾咽喉要道。该塔高16米,顶端的水晶透镜是灯塔的光源,也是整座灯塔的心脏。灯塔上端的内宽只有2米。在狭小的空间里,王炳交每天曲身爬上爬下十几趟,把灯塔的外部、玻璃透镜和顶端的铜球全都精心擦拭和检查一遍。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36年。数十年来,团岛灯塔的发光、发声、发讯率年年超过部颁标准,从未因灯塔信号原因出过一起海上事故。因此,团岛灯塔被评为一级灯塔。在王炳交的精心呵护下,这座历经百年沧桑的灯塔连一丝灰尘和油污都没有,精美得如同一件水晶工艺品。
多年来,为了让各种设备更好地工作,王炳交进行了十几项革新改造。他的举动大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经费。作为一名只有小学文化的工人,王炳交被评为“能工巧匠”,真是难能可贵。
在工作之余,王炳交喜欢写东西,尤其喜欢创作打油诗。对这些诗,工友们很喜欢。因此,他被大家称为“一位苦中作乐的诗人”。他写的打油诗充满了乐观的情怀。例如:“灯塔条件特别差,海雾潮来风浪大。恶劣天气经常化,小咬蚊子更可怕。困难虽然特别大,航标工人全不怕。任凭风吹和雨打,奉献青春和年华。”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将宝贵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航海事业。
本次发行的诗集是王炳交十几年来创作的一部分作品。诗集充分体现了我国工人阶级扎根一线、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他用自己对职业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赞美社会的美好与国家的强盛,爱国之心跃然纸上。在王炳交的眼中,社会建设需要积极的态度,人生追求更需要向上的动能。他说:“我会用心灵去拥抱自己的追求,穷毕生精力,矢志不移。”
作为深入到职业教育一线的青岛电子学校劳模学校的校长,王炳交用实际行动向广大师生们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无论在哪个时代,德才兼备、德技双馨的劳动者都是被社会尊重的人,都是人民群众心中最美的人。
在首发式现场,许振超希望广大职校学生以王炳交为楷模,把握大好年华,抓住时代机遇,致敬劳模先锋,弘扬工匠精神,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铨告诉记者,在国家大力推行产业升级换代的新时代背景下,更加需要“劳模精神”、“振超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注入。因此,此次诗集首发仪式就显得意义非凡。他强调,我们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着力培养符合社会、企业需求的各类专业人才,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重视对学生动手实践、回馈社会能力的引领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