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家长需要”不应成为急功近利的借口 加强体育工作需要改变教育机制 看课“下菜”,看人“下菜”? 多少高校有“手书通知书”式的文化传统? 大学生实践造假为何屡禁不止? 让每位教师都成为优秀的自己   人言教职为闲署,不知人才为政事之本,而学校尤人才之本也。    ——颜元 身教,看不见的巨大力量 “运动治教”的老脑筋该换换了

第7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7

大学生实践造假为何屡禁不止?

□ 章中林

据《北京青年报》723报道:大学生如果不想实习,花60元就可以在网上买到“实习证明”。

笔者以为,这种怪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校缺少一整套的计划、管理和考核机制。第一,虽然实践活动被纳入学分,但是学校并没有真正重视,往往是只要见到“实习证明”就算是完成了规定的动作。这是一种人浮于事的做法。学生不能深入第一线,造假必然大行其道。第二,学校没有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对学生只是含糊其辞,要求他们去实习,至于去哪里实习,怎么实习,实习多少时间,却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学校不重视,怎么要求学生重视呢?第三,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学生分散在四方,老师不可能一一跟进。许多大学生都反映,在他们实习的时候,没有老师与他们实习的单位联系过。第四,没有计划,没有管理,即使有考核也只是摆设。到现在为止,还从来没有人因为没参加实习而被处罚过。

学校要想使实践活动见成效,就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平时要对学生多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的教育和诚信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第二,学校要重视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提高实习的含金量,完善与细化相关的制度和措施,区别对待直接就业和继续深造的学生。第三,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管理工作,明确要求学生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单位实习,做好对学生实习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第四,为了杜绝实践活动造假,可以让学生撰写“实践报告”,并把它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