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三味文摘 社会信用体系并非道德档案 泰山龙潭飞瀑     记忆可以被改写吗 古人也有“身份证” 一个温度低于零度的人 新加坡式英语 中国人的戾气从何而来 钱学森的科学精神

第6版:三味文摘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三味文摘
06

中国人的戾气从何而来

□ 史宇鹏

在拥挤的情况下,大家你争我抢:挤上地铁,上班就不会迟到;挤不上去,就会因迟到而被扣奖金;抢了别人的道,就能早点到医院挂上号,晚走一步,可能就会白跑一趟;不及早动手让小孩上各种各样的“占坑”班,孩子的教育可能就成了问题。在这种“爱拼才会赢”的哲学统治一切的情况下,大家整天都在忙着和别人争抢,当然容易着急上火了,怎么会有好脾气呢?

戾气的来源:公共资源不足+分配规则不合理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资源稀缺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你争我抢是正常的社会现象,而且只有通过你争我抢,资源才能流向最能发挥它用处的地方,也才能实现经济效益。但是,既然人与人之间对鲜衣美食的争夺总是存在的,为什么只有目前才让我们觉得社会充满戾气呢?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公共资源相对私人物品来说更加稀缺,导致对其争夺异常激烈,从而使得戾气的产生成为可能。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物质资源极大丰富。绝大多数产品都已经从供不应求转向了供过于求,老百姓的吃穿住行等方面都有非常多的挑选余地,大多数人决不会为了买吃的或者穿的去通宵排队或者争抢。但是,相对于市场提供产品的极大丰富而言,许多公共资源的提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在一些人口密度较高的大型城市更是如此。

相对于各种可选择的私人物品来说,由于公共资源是大家生活中都离不开的,因此,在公共资源较为稀缺的情况下,公众对其竞争就会较为激烈,进而可能产生焦虑的情绪,这在客观上为戾气的出现和流行准备了条件。

其二,公共资源分配中存在的乱象导致戾气的流行成为现实。公共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导致它的分配显得异常重要。在我国,大多数的公共资源是由政府部门提供的。从制度建设上看,我们对公共道路、教育资源、公共卫生等公共资源是有一套严格的分配规则的。如果大家都能严格照章办事,那么我们的环境要比现在好很多。但是遗憾的是,相当多的细节法律是无法规定清楚的,执行起来也存在难度,导致一些违反公共资源分配规则的事件得不到处理。这种的日积月累,让不少老百姓觉得遵守规则吃亏,“人善被人欺”,要想不吃亏,自然就要变得暴虐一些。

本来公共资源的兴建与使用,应该是政府来代表全体人民进行建设并维护其分配秩序,但是目前看起来做得还不够,于是大家纷纷摩拳擦掌自己争抢了,戾气自然就高涨了。

戾气的解决:加大公共资源供给+健全合理分配规则

减轻社会上存在的戾气,树立和谐健康的社会风气,至少有以下两点是可以做的:

第一,加大公共资源的供给。古人说得好,仓廪实而知礼节。在公共资源过度稀缺的情况下,很难想象会出现大家一团和气的情况,更可能出现的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因此,必须千方百计扩大公共资源供给,这是根本的解决办法。政府是公共资源供给的主要参与者,但是也应该充分发挥私人的作用,政府、市场两方面发力,能够更快地提升公共资源的供给数量和质量。

第二,要健全并严格执行合理的分配规则。公共资源的分配涉及我们每个人的利益,因此,需要广泛征集意见,群策群力,制定合理的分配规则。一旦这个规则制定下来了,还要认真执行。

此外,除了法律、规章等正式的制度外,还要提倡和弘扬道德、社会舆论等非正式制度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因为法律虽然权威,但执行成本很高,而道德、舆论的成本较低,两者结合起来维护规则的权威性的话效果会更好。

(摘自2016年第1期《经济学家茶座》)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