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为学生提供体验的平台
——浅谈如何在思品课堂中运用实践、心理及情境体验
当前,一些思想品德课堂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经过反思,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体验性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所以,教师应从优化学生的实践体验、心理体验和情境体验着手,为学生打造体验的平台。
一、实践体验
实践体验,就是让学生直接参与体验、亲身经历,或承担、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通过真切的体验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
例如:在讲授《现代科技在身边》一课时,青岛四十四中的张攀老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把社会生活中最新的科技成果“石头纸”带到了现场。学生拿到“石头纸”以后,可以用笔写一写,用水湿一湿,用手撕一撕,用火烧一烧。然后,她让学生体会“石头纸”的优点——成本低、书写流利、防水防火、环保等,从而得出结论“现代科技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就是实践体验式教学。由于结论、观点的得出是建立在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的,因此学生对结论的理解很深刻,并能认可和接受结论。
二、心理体验
心理体验主要是让学生从内心或自身经历中感受别人的需要和处境,或者对自身经历过的东西进行回味、过滤,或者对自己的梦想、未来充满希望而引发的美好、幸福的感受。一言以蔽之,心理体验就是要让学生能体验到自己的责任、义务并进而提升道德品质。
例如:我在讲授《挫而不折,积极进取》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讲述一个自己遇到的最难忘的挫折故事,并把战胜挫折的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在讲述自己的挫折经历时,一名学生十分激动,甚至泣不成声,其他学生也深受感染。快下课了,讲述才终止。我引领全班学生根据讲述归纳出两个问题:“生活中为什么会遇到挫折?”“怎样战胜挫折?”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既有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有主观经验的不足。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直面挫折,坚强乐观;冷静分析,沉着应对;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学生很快接受了这样的答案,并且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
三、情境体验
所谓情境体验,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预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场景,把学生置于该情境中,让其去体验、感悟,从而获得情感上的认同、认识上的提高。采用情境教学法的目的是诱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
在近年来的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法是大家比较常用的。例如:有的教师用漫画、图片等创设情境,有的用音乐渲染情境,有的用语言描绘情境,有的用表演烘托情境,有的用视频深化情境,等等。
例如:我在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时,先播放了歌曲《少年当自立》。通过音乐的渲染,让学生对“自立”产生初步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我导入课题。在第一节“少年需自立”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展开你的想象”——有两只狮子,一只生活在动物园的笼子中,一只从笼子中跑了出来。接着,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从笼子中跑出来的狮子会遇到什么困难呢?两只狮子的命运会有什么不同呢?
经过各个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学生们为这两只狮子设想了很多后果和结局。我适时点拨、引领:“跑出来的狮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在这个过程中,它会不断克服困难,走向自立,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森林之王’。而另一只狮子由于关在笼子里,生活悠闲,最后变得连一只小羊都抓不住,失去了生存的本领。”最后,师生合作探究,共同得出结论:无论动物还是人类都必须学会自立。
总之,体验学习方式能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表现自我的强烈愿望得到满足。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学习,学得主动,学得有效,从而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