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网络课堂 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势 绿色健康上网,快乐度暑假 点菜式远程研修,好! 用现代教育技术感悟古诗词之美 插多媒体技术之翼助数学教学飞翔 运用多媒体实施语文教学的弊端

第7版:网络课堂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网络课堂
07
【辅助教学】

用现代教育技术感悟古诗词之美

□ 刘鹏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古诗都是我国文学宝库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朗朗上口的佳作。它们意境优美、思想深刻,不仅能使学生开阔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然而,古诗词具有“文约而意丰”的特点,情感和形象的跳跃性较大,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则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美的氛围

古诗词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画面美。许多人把诗与画相提并论,认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但是,由于古诗的美是借助于语言文字来表现的,而不是像美术、音乐、戏剧、电影那样通过具体的色彩、声音、形象来直接表现的,因此小学生凭借粗浅的生活经验,难以把作品中的形象具体化到自己头脑中,获得直观的感受。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对古诗产生整体感知。例如,在讲授《寻隐者不遇》一诗时,我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了一幅云雾浓郁、树木幽深的高山图,并伴以委婉动听的古筝曲。过了一会儿,学生被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中。接着,我再让学生读古诗。这样,经过图像与文字的双重刺激,学生对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象有了初步的感知,从而为理解诗中所蕴含的美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领悟美的意境

领悟意境之美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古诗词的意境之美呢?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诗人“情动而辞发”,心中蕴含着强烈的感情;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才能使学生领悟诗词中的感情,进而领悟诗词中的美的意境。准确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是教学中重要的一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能表情达意的、一词多义的字和词。教师可以根据故事内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获取和应用知识的信息库,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对计算机所提供的信息加以选择吸收、加工整理,从而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感悟到古诗之美。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儿童急走追黄蝶”一句中的“走”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笔者将“走”、“坐”的多种意思在信息库中列出;学生根据语境进行思考,然后选择正确的答案,再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对诗的品味中。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达美的感受

运用电教手段,可以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画面和乐声中体会古诗美的氛围,领悟美的意境,感受美的韵律;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运用电教手段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对美的理解与感悟表达出来,达到了提高审美趣味和表达能力的双重效果。

例如,在学完《小儿垂钓》一诗后,我播放了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把这首诗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学生看着画面,听着舒缓的乐曲,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且尝试着用自己的话把图上的内容具体地说出来。

在美的氛围中,一名学生描绘出了这样优美的意境:晴朗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清澈的池水倒映着池边茂盛的青草。早晨,一个顽皮的孩子连头发都没梳,就拿着自制的鱼竿来到池塘边坐下,等待鱼儿上钩。只见鱼漂动了一下,小孩既高兴又紧张。鱼儿要上钩了!正在这时,有个过路的人大声喊:“小朋友,到李庄怎么走呢?”小孩连忙招手并说道:“你千万别过来!我的鱼儿刚刚咬钩,你别把鱼吓跑。”过路人看到这一幕,就笑着走开了。

就这样,一个顽皮可爱的小男孩形象生动地出现在大家面前,学生在练习说话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美的陶冶。

这首诗里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美的情怀、美的形象跃然纸上。小孩的童真、路人的善解人意、池塘边的绿草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小儿垂钓图》。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让学生感悟其中的美,提高文化底蕴,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