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教育扶贫聚焦教师队伍建设
本报讯(记者 刘宝富)作为全国“市域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试点市,威海市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省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的基础上,近年抓住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这个核心,科学谋划,强力推进“三个倾斜”。
威海市在农村教师资源配置上给予倾斜。该市专门成立了“教育人才服务中心”,负责实施校长、教师的“县管校聘”和交流轮岗工作。以此为依托,该市探索实施了面试前置招聘机制,精心选拔师范专业优秀毕业生,并将新招聘教师优先安排到农村学校和专任教师紧缺的学科任教。该市建立了“县管校聘”机制,在编制、人社部门分别负责编制、岗位总量控制前提下,由教育部门具体负责教师的调动、交流、配置等工作,使教师由“学校人”转为“系统人”。该市还强化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支持,要求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2个聘期的校长必须交流任职,城区学校校长首先要交流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职;将此任教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和推荐参评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在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过程中,设立特级校长柔性流动指标,选派优秀校长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届满考核合格后直接认定为特级校长。仅2015年,全市就开展城乡教师交流1061人次,占应交流教师总数的13%;城乡校长交流94人次,占校长总数的32%。
威海市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上给予倾斜。全市重点实施“质量下乡百校行”活动和农村中小学校长助力培训、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助力培训“双助工程”,每年组织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开展至少4次教师培训活动,确保对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全面覆盖。该市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截至去年底,全市已建成188个远程录播教室、5237个交互式多媒体教室,实现普通中小学“两室”全覆盖,并累计开发近7000项优质课程资源,实现了城乡教师“零距离”互动交流、“同研一节课”和“同上一堂课”的目标。同时,加快推进“智慧教育”项目,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和自我发展条件。
威海市还在农村教师待遇上给予倾斜。在保证城乡教师工资待遇相同的基础上,每名农村教师生活补贴每月比城区教师多领取210~500元。同时,从2014年起,该市设立了“威高农村教育贡献奖”,每年安排150万元,向任教20年以上并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每人发放2000元奖励。另外,该市规定,在评选推荐市级以上各类荣誉及学术称号时,在乡村学校任教10年以上的教师优先考虑。威海市所有农村学校都建有标准化食堂,各区市还采取不同方式为交流教师和单身教师提供宿舍,配齐生活设施,并开通农村班车或报销往返路费,定期开展教师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