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教师队伍管理的“一池春水”
——昌邑市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侧记
为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推动县域师资队伍合理均衡流动,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都能享受优质教育,去年以来,昌邑市作为潍坊市首批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试验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开展了以“县管校聘”、交流轮岗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昌邑市的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做法作了典型介绍。
从“校管”到“县管”,打破师资配置的体制障碍
教师由“校管”走向“县管”,一字之差,体现的是教师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也是有效实现县域科学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化解师资配置矛盾的重大举措。昌邑市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实施方案》,对编制、岗位、过程程序、保障措施、风险等都作了明确详细规定和预案。2015年8月,昌邑市召开“全市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动员大会”,全面启动了“县管校聘”改革。年内,有4900多名教师成功进行了校内竞聘,有近500名教育干部和骨干教师参与了跨校竞聘。
昌邑市教育局局长赵赞江告诉记者:“通过实施‘县管校聘’,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编制核定总量内,拥有教师管理、使用‘全市一盘棋’的自主权,进一步理顺和健全了教师队伍管理机制,激发增强了教师队伍活力。”
找准四个关键环节,牵住改革成功的“牛鼻子”
“牵牛要牵牛鼻子。”只有找准改革的关键环节,才能有效减轻改革的阻力和阵痛。昌邑市在这方面主要做了4项工作。
科学设置工作岗位。昌邑市按照师生比和师班比相结合的办法重新核定了各学校基本岗位,并根据学校教职工的年龄结构、病休、产假等情况进行相应增减调整,确保了各学校编制均衡、人岗相应。各学校根据教育部门分配的聘用岗位指标,设置具体工作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量等事项,作为岗位竞聘的基础。2015年,该市共核定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岗位5483个。
“工作中,我们主要把握了4点:一是深入基层和一线调查摸底,全盘统筹,科学分配岗位;二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大龄、病休、产假等不参与交流轮岗的人员设置适当的直聘岗位;三是学校岗位设置参照省定标准设定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实行各类岗位工作量控制;四是建立完善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持续引进优秀人才,按退补相当的原则进行补充。”昌邑市教育局组织人事科科长高洪谦告诉记者。
精心制定实施方案。昌邑市制定出台了《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实施方案》,作为“县管校聘”改革的政策性文件。在学校层面,各学校根据有关要求制定本校的实施方案,经教职工代表大会(或教职工大会)85%以上审议通过后实施,并建立起应急预案,成立了争议调解小组,及时化解“校聘”中的各类矛盾。
有序开展岗位竞聘。“竞聘上岗是利益调整,更是‘县管校聘’改革的中心环节,必须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切实保障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决防止暗箱操作。”赵赞江说。昌邑市按照“支教竞聘——校内竞聘——跨校竞聘”的顺序推进,确保教师科学有序流动。对学校干部和教职工实行逐级竞聘,充分保障学校的用人自主权。对人数较多的学校组织多轮竞聘,保证岗位配置结构最优。
及时签订聘用合同。昌邑市修订完善了教师聘用合同,明晰了合同的具体条款和内容,将教师关系归于教育行政部门,由学校组织实施聘任,对教师队伍重新进行了“大洗牌”;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岗位聘用合同签订工作的通知》,指导帮助各级各类学校在与教师签订合同时,进一步明确细化岗位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岗位工作量和聘用期限等重点事项,为聘期结束的绩效考核和续聘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大变化,彰显改革成效
“县管校聘”激活了昌邑市教师队伍的“一池春水”,不仅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而且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了教育满意度,收到了多赢的效果。
变化一:城乡学校共享优质师资。昌邑市通过实施“县管校聘”改革,鼓励引导城区学校的名优教师、骨干教师、特长教师向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有序流动,显著提升了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城区教师的流出也加速了本校年轻骨干教师的成长,城乡学校教师年龄、学科、学历、职称结构得到了较大改善,“择校”现象明显好转,有效破解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教师资源配置的“瓶颈”,促进了城乡优质师资的统筹安排、均衡配置。
变化二:教师工作积极性明显增强。昌邑市制定出台了《学校教职工绩效考核指导意见》、《教育系统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等文件,建立健全了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增强了广大教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唤醒了教师的内生动力,使其由“要我干”逐渐转变成“我要干”。教师的敬业精神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近几年,先后有72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教师、省年度创新人物等荣誉称号,仅2015年就有27项省级“十二五”课题结题,更好地适应了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变化三:办学满意度大幅提升。昌邑市通过深入实施“县管校聘”改革,鼓励引导越来越多的城区名师、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有序流动。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主动投身农村、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先进典型,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公平发展。
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受教于城区名师,许多家长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2015年,在潍坊市教育满意度测评中,昌邑教育满意度达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