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教育均衡从学前抓起
日前,齐河县成功入选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这批省级实验区共13个,其中县级实验区10个,齐河是德州市唯一入选的实验区。其实,早在2013年,该县15个乡镇的中心幼儿园就已全部实现楼房化,78所学区幼儿园全部改建完毕。目前,全县有省级示范幼儿园21所、市级一类幼儿园26所,实现了镇域学前教育的提档升级和均衡发展。
“全县学前教育的这种快速均衡优质发展,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硬件设施上高标准,在师资配备上超常规,仅2013年就一次性招聘专职幼儿教师100名,都分配到乡镇中心园。教育局对乡镇中心园给予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以及政策倾斜。各乡镇教育办公室也想方设法对社区(学区)园进行升级改造。学前教育的这种良好局面,是多措并举、多层发力、多元发展的结果。”齐河县教育局局长付永坡介绍。
为促进学前教育快速均衡发展,该县采取了由县直幼儿园到乡镇中心园再到社区(学区)园层层带动辐射的方式,以城区为中心,将乡镇中心园分为南北两大片,北片由县直一园帮扶,南片由县直二园帮扶,形成了两大帮扶共同体。县教育局出台帮扶捆绑考评方案,派出骨干到乡镇中心园任园长,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组织观摩,仅用3年时间,就把乡镇中心园全部打造成省级示范园,使乡镇中心园成为乡镇学前教育的龙头,再辐射镇域的社区(学区)园,使社区(学区)园也得到快速发展。
虽然层层帮扶带动,但齐河县各个层面的幼儿园并没有同质化,各乡镇(街道)教育办公室“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做了很多创造性的工作。
晏北街道离城区很近,企业多。街道教育办公室主任司庆奎介绍:“企业职工以前都以能送孩子到县直幼儿园为荣;而现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中心园和社区园都建好了,我们又选拔了有特长的教师转岗,每个园所都有能歌善舞的专业教师,企业职工也不再舍近求远了。”
潘店镇教育办公室主任杜祥军说:“在师资问题上我们也动了脑筋。政府招聘的教师一时满足不了需求,而要办好幼儿园就必须有专业师资。所以,2013年9月,教育办公室动员全镇在小学任教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全部转岗,一次转岗20余人。后来,教育办公室又自行招聘了一部分青年教师,确保了中心园、学区园的师资基本达到专业化。学区园规模小,经费少,我们就从中心园省出经费用于学区园的发展。利用农村的资源优势,各学区园开设了种植园、养殖园,让孩子们参与养花种草、饲养家禽,体现出不同的特色。”
赵官镇从民众的需求出发,不仅中心园有食堂,而且学区园也都开设了食堂,形成了半托模式,节省了家长接送时间。据该镇教育办公室主任孙业臣介绍,全镇幼儿教师统一考核,统一发放绩效工资,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016年是全县学前教育质量管理提升年。为实现质量提升,我县在继续实施城乡共同体的基础上,制定《学前教育质量管理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以提升管理水平、打造办园特色为目标,通过专家团队、管理团队、名师团队和骨干团队的帮扶与指导,进一步提升乡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为全县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快速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该县教育局幼教办主任张志平说。
在第二期《学前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中,该县共计划建设幼儿园55所,预计总投资4.3亿元。2015年,城区集中规划建设5所幼儿园,全县新建、改扩建22所幼儿园,总投资1亿元,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2016年,继续在城区建设12所幼儿园。2017年,将在城乡社区完成19所幼儿园的建设任务。“届时,我县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将更加均衡,幼儿入园难的问题将成为历史。”该县教育局幼教工作分管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