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绘画与语言能力的培养
儿童能够广泛运用各种不同的象征语言和媒介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认识。绘画与语言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儿童的绘画发展和儿童的语言发展息息相关。教师在绘画活动和语言活动中,以“画”与“话”对绘画和语言进行有机整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和语言能力。
一、“画”与“话”的关系
儿童需要借助自身直接参与的活动来认识和了解事物。同时,儿童又以其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新思想和新认知。儿童在各项活动中常常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如语言、绘画、表演等。绘画活动是幼儿通过绘画工具来表达情感的,而语言活动是幼儿通过对事物的理解和内化进行表达的。更重要的是,儿童的语言活动直接地影响着绘画活动的开展。
儿童的绘画发展能力和语言发展能力是息息相关的,语言能力发展得越完善,绘画能力提高的幅度越大。在幼儿阶段,绘画是情感和思想的另一种语言。在绘画活动中,教师能够真实地了解幼儿的思想,从而为他们提供更适宜的学习机会。
绘画与语言虽然有着不同的特点,但也存在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绘画是语言的先导,是幼儿的经验、情感和思维活动的特殊表现。幼儿通过绘画能够发展语言等方面的能力。
二、“话”中“画”,展开幼儿想象的翅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所以,教师应引导幼儿建立画面内容和口头语言之间的联系。
语言活动包含丰富的信息。在平时的语言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幼儿讲故事,而且要引导幼儿画故事,以故事的“诗情”激发出幼儿的“画意”,还要让幼儿从理解语言开始,通过绘画的方式将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可以说,教师采用边画边讲的方法进行故事教学,能够帮助幼儿提高分析、综合、概括故事内容的能力。
三、“画”中“话”,开辟幼儿创造的天地
在绘画活动中,语言的表述、评价和补充是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途径。在课堂上,笔者发现,有些幼儿爱嘟嘟囔囔、低声自语;有些幼儿爱与同伴交流,认真地解释图画的内容。这是幼儿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说明他们用语言表达图画内容的欲望比较强。教师应充分糅合多种因素,引导幼儿积极地运用语言与他人交往,促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绘画过程中动脑、动口、动手。还可以抓住机会,让幼儿把自己的画编成故事并讲出来。这样做不但能加深幼儿对绘画的理解,而且能锻炼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
(作者单位:肥城市河西小学幼儿园)幼教园地